回忆:淄川龙泉影剧院

王伟

回忆:淄川龙泉影剧院

自1981年开始,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关心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指示》精神,由农村人民公社集资兴建了一批集镇电影院和影剧院。

1958年以后,在一些大的厂矿企业,先后建起礼堂、俱乐部,并安装放映设备,建立俱乐部性质放映单位。

自1977年至1980年,全省先后有74个厂矿、企业俱乐部、礼堂向社会开放,公开售票放映。

至1990底,全省已有专业电影院630座,影剧院86座,开放礼堂、俱乐部116个,其中文化部门所属电影院和影剧院有229座,多集中在县城以上的城市里;集体经营的电影院和影剧院有478座,多分布在各乡、镇驻地的集镇;工会系统经营的影剧院、开放礼堂、俱乐部124个,多设在厂矿内部和工人集中的地区。

此外,还有厂矿、企业、机关对内放映的俱乐部性质放映单位642个。

1985年元旦新建龙泉影剧院开业,龙泉镇影剧院位置就在现在龙泉镇政府公路东对面。

龙泉影剧院正式工商注册时间是:1989年08月19日。原营业执照号码:16421289-4

法人代表:孙兆水。

1990年9月,由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文汇报》、《文汇电影时报》联合主办的全国"双十佳"(十佳城市电影院经理、十佳农村放映员)

"金翼奖"评选活动中,淄博市淄川区龙泉镇影院经理孙兆水荣获"金翼奖"杯。

回忆:淄川龙泉影剧院

全国十佳放映员——孙兆水

孙兆水,龙泉镇龙四村人,中共党员。1987年任龙泉镇文化站站长兼影剧院经理。 1990年被评为全国十佳放映员,荣获国家首次举办的“金翼奖”,被国家人事部、文化部评为全国百名优秀、先进文化站站长。

回忆:淄川龙泉影剧院

随着龙泉镇房地产开发征地,原来的龙泉镇电影院盖起来商品房,从此龙泉镇再也没有了电影院。

龙泉没了电影院却想起了自己小时候去看电影的情景。 刚记事的时候,不论夏天还是冬天的晚上,都是跟着大人到村里和邻村看露天电影,也不懂电影意思 ,看着看着就睡觉了,大人们把自己抱着背着回家。

就为跟脚,看了什么片子全然不知。

后来长大些了,听大人说是在龙口大南门里大成子西面的院子里演电影。

开演前要先发电,演出中没电了,要等着发电。演出的地方离自已的家很远。

小孩子哪有钱能去看电影?于是,很多小孩挤在大门口等着“放鼓”。

就是在电影演完之前把人放进去,最后看看片子的结局。

后来演电影的地方换到了龙泉镇政府驻地,再后来就是龙口庄里司家门楼的大院子,龙泉煤矿家属宿舍的大院子。

条件虽然差,但是来看电影的老百姓却是人山人海。再后来长大了顺着铁路和小伙伴们上龙泉煤矿电影院看电影。

据资料1961年龙泉煤矿建起了900平方米的影剧院,座位有1135个,年放咉399场次,观众达60742人次。周边地区的老百姓一般都到这里看电影。在60年代.70年代,票价都是5分钱,仅管这样,有很多人舍不得花这5分钱。

如果别的影剧院有好的片子,人们会不怕山高路远,就是吃苦受累也要去看。

那时常去的地方主要是矿务局机厂电影院.西河矿电影院,我还跟着宏哥去过博山工人文化宫看过两次电影。

主要原因是那时的文化生活极度贫乏,小时候能够听听收音机,看看小人书,春节时看看玩十五和文艺演出,心里感到特别高兴。

总之,50-70岁左右的这些人大半辈子生活很苦,文化娱乐很少,看电影对那时的人来说就象过年一样奢侈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 龙泉镇政府审时度势,龙泉镇新建影剧院开业。就在现在龙泉镇政府公路东对面。

以后龙泉镇电影院就成了传说了,年纪小的就不知道了。

龙泉影剧院能容纳1144个座位,不仅有高档的音响,而且硬件设施也是一流的,这在当时全省乡镇影剧院当中是名列前茅的。为了提高档次,影剧院积极与全国知名演员联系,承接了多场规格和挡次都比较高的大型演出。在当地引起了很大轰动,也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1985年刘兰芳的评书《岳飞传》风糜全国,影剧院把鞍山艺术团接了过来,场场爆满,连过道都站满了人。这次合作的成功给刘兰芳留下了难忘的印象,1991年刘兰芳再次率团到龙泉影剧院来演出。1992年春刘哓庆率中国交通文工团来龙泉演出。歌唱家蒋大为.舞蹈王子陶金.歌唱演员程琳.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李慧芳.孙玉敏等也先后来剧院展示才艺。影剧院的经营一直红红火火。龙泉镇影剧院的各顶工作一直走在全市的前列,并且列全省同行之首,1990年被评为全市首批先进文化站,站长孙兆水被评为全省模范党员文化艺术工作者,山东省电影发行放映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首批十佳电影放映员.荣获国家首次举办的“金翼奖”,被国家人事部·文化部评为全国百名优秀·先进文化站站长。

那时记得小姨父司志儒在龙泉影剧院电影院放映检票,负责接送演职人员工作。在从淄川宾馆接送演员刘晓庆时,刘晓庆和他亲切握手。因为刘晓庆来龙泉影剧院几次演出都是他接送她已经认识他,别人不得靠近。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电视、录像、音乐、舞蹈、体育等群众文体活动的广泛开展,电影事业受到严峻挑战。再加上由于资金所限,不少电影院、影剧院年久失修,设备落后,不能适应人民群众的要求,电影观众人次逐年下降。

随着电视节目的普及,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电影观众上座率越来越少,龙泉影剧院不再有昔日的辉煌。

前几年镇政府已将影剧院拆除并盖成居民楼。但是龙泉影剧院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已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