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贫贱时连个朋友都没有,发达后门客多达千人,死了却无人收尸

他贫贱时连个朋友都没有,发达后门客多达千人,死了却无人收尸

他贫贱时连个朋友都没有,发达后门客多达千人,死了却无人收尸

主父偃,西汉时齐(今山东)人,精通《易经》、《春秋》,可家中贫穷,无以为生,年轻时他便外出游学,历经齐、燕、赵,想以文墨之才,口才之辩,博个一官半职。可是到处碰壁,此时骨肉至亲不相认,邻里朋友不来往,处境十分狼狈。

他贫贱时连个朋友都没有,发达后门客多达千人,死了却无人收尸

后来他西游长安,在坐了好久冷板凳之后,走卫青的门路也不起作用,干脆直接上书汉武帝,却不想得到了赏识,汉武帝当天就接见作用了他。因主父偃上书《推恩令》,尊立卫子夫为皇后,揭发燕王刘定国的不法行为,很讨汉武帝的欢心,不久后又迁为谒者、中郎、中大夫,一年中升迁四次,得到武帝的破格任用,自此跻身权要,势倾朝廷。

他贫贱时连个朋友都没有,发达后门客多达千人,死了却无人收尸

这时,大臣们纷纷前来巴结他,动辄以千金相赠,门下的宾客超过千人,他极盛一时。不久,汉武帝任命他为齐相,他衣锦还乡,乡里自然另眼看待他将兄弟朋友召集在一起说道:“当年我贫困之时,从兄弟那里得不到一衣一食之助,朋友连门都不让我进;如今我为齐相,诸位迎我于千里之外。我这里有五百金分赠诸位,从此再不与诸位来往,你们也不要再踏进我的家门!”

他贫贱时连个朋友都没有,发达后门客多达千人,死了却无人收尸

后来主父偃得罪被灭族,那些受他奚落的乡亲邻里一个个自然是幸灾乐祸,就是曾经蝇逐蚁附于他的门下,吃着他,喝着他,巴结着他的宾客们,也顿时作鸟兽散,最后连一个收尸的人也没有。

他贫贱时连个朋友都没有,发达后门客多达千人,死了却无人收尸

司马迁在《史记》中写完主父偃大起大落的生平遭遇之后,十分感慨地说:“当主父偃跻身权要,备受宠信之时,王公大臣夸赞他,四面入方的人都投奔他,宾客多达数千人。等到他身败名裂,身死族灭,人人又都说他的坏话,最后连一个收尸的人都没有,这真是可悲呀!”

他贫贱时连个朋友都没有,发达后门客多达千人,死了却无人收尸

司马迁这是借他人的酒杯,浇自己的块垒,他从自己的人生经历中,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有着最为深切的体验,所以,说出来是那么样充满感情。其实,趋炎附势,人走茶凉,这不只是人情世事的通病,而且是人性中固有的一种劣根性,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角落,无时无刻不在淋满尽致地表演着,大约还得这样一直表演下去,了解了这也就可以见怪不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