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有句俗語叫做「伏不豆」,是什麼意思?

平原農村

農村有句俗語叫做“伏不豆”是什麼意思?


清明早,小滿吃,穀雨種植正適時。立夏東風到,麥子水裡澇小暑不種薯,立伏不種豆立秋無雨,秋天少雨,白露無雨,百日無霜!這一段俗語闡述的意思,就是我們勞動人民對天氣的總結。有些俗語放到現在還是很有道理的。尤其是24節氣,可以說是古代勞動人民留給我們的無價之寶。


比如今年的小麥,我們這裡就在立夏那天颳了一場東風,出現了好幾天的陰雨天氣,導致很多小麥倒伏發芽比較嚴重。農民受到了很大的損失。所以有些俗語,即使放到現在還是很有道理的。

那麼為什麼要說小暑不種薯,立伏不種豆呢?


小暑不種薯。小暑是二十四節氣裡第是一個節氣,過了小暑就是大暑,天氣就會越來越熱了。特別適合農作物的生長。大家都知道,紅薯一般都是在四五月份播種的,種的越早,產量越好。所以說過了小暑就不能種植紅薯了。有點遲了,即使種了,產量也會很低的。



立伏不種豆,和小暑不種薯的道理也是一樣的。過了立伏,大豆就不能種植了,農作物對天氣的溫度和光的資源有很大的需求。一旦錯過了最佳的播種時間,就會減產,減收,所以我們農民,在種植農作物的時候,都是搶種,搶收的。

我是賣柚子的小夥子!歡迎大家點贊,評論,轉發!


賣柚子的小夥子

農村有句俗語叫做“伏不豆”,是什麼意思?

立伏不種豆,種豆也不收。說的是在三伏天種豆子,收成不高。具體的俗語是“伏裡種豆,收也不厚”。

敬請關注三農問答達人@農民妹子一枝花,獲取更多的三農資訊。

在我國的民間曆法中,對節氣的觀念很敏感。農民從事農業耕作,一般都會遵從節氣安排農事。你像“小暑不種薯,立伏不種豆”,說的是過了小暑再種紅薯,過了立伏栽種黃豆,收成不好,產量很低,還不如不種。

我國的農民,自古就遵從自然規律,不違農時,搶種搶收。一旦因為懶惰或者天氣原因耽擱了農時,對下茬作物的收成影響很大。農曆的二十四節氣真的很實用,對農耕社會的影響很大。

三伏天,總共40天,天氣炎熱的很,對農作物的影響很大。如果天氣一直乾旱少雨,農作物幾乎絕收,也是沒辦法的事。因此種豆要搶節氣搶時間,按照大自然的規律和農作物的生長時間來安排自己的耕作。

那麼,種豆子到底在什麼時間適宜?才能獲得高產呢?

農村俗語又說了:小滿前後,種瓜種豆。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很實用,也就是說種豆子在小滿前後為宜,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在我們老家,安排農事種豆子也就在小滿之後,芒種之間,收完麥子騰地以後,立馬就會播種豆子了,這叫搶農時。

所以也就有:小滿芝麻芒種豆,秋分種麥好時候的農諺了。種的晚出的晚,啥子莊稼都減產。

農村有句俗語叫做“伏不豆”,是什麼意思?過了芒種之後,天氣就會炎熱起來,三伏天就要到來了。如果豆子在小滿之後芒種左右種好,早出苗,出壯苗,就能扛過去炎熱的三伏天,到了忙秋,產量也不低。關鍵還是要雨水調勻啊,莊稼離不開水,更離不開陽光。

農民常說莊稼要搶收搶種,不是沒道理的。

不違農時,方能五穀豐登。


農民妹子一枝花

“伏不豆”,這要看你是北方人,東北地區的人,還是南方地區的人啦!

要明確的是,北方地區收小麥,玉米的時候,南方開始收稻穀啦!

北方地區和東北地區,臨近“伏天”不能種大豆之類的豆類作物啦,即使種植了,也不會有收成的。

南方種植水稻,除開海南省,其它地區種晚稻,“立秋上午插秧,有部分收成,下午插秧,基本上泡湯”,這就是節氣的界限!

在南方,不是種大豆之類的作物,是指種四季豆和豇豆。

這兩種作物的種植時間比較長,從農曆的正月到入伏以前,都可以種植。

入伏以前,天氣雖然炎熱,但是沒有地氣,晚上可以退涼,白天黑夜的溫差大。入伏後,有了地氣,白天黑夜溫差較小,不容易晚上退涼。因為地氣,植物幼苗不容易成活,成活後、它們的藤藤也長不粗壯,收成稀少。

需要說明的是入伏前種四季豆,豇豆,要用東北地區的種子,才能保證收穫。

這些都是自然的種植,大棚種植,打破了傳統,能夠種植返季節的作物。但是,返季節的作物,味道和營養都不能和天然作物相媲美的。


1143160127

伏不豆?乾脆一點說,入伏不種豆。一般來說,割完麥子,緊跟著就回茬小黃豆,小綠豆,小穀子,這三種。大黃豆,產量高,在穀雨前後,就己經安瓜種豆完成了。伏天本是莊稼正旺盛成長的時候,種豆無收成,只收一把草。

蕎麥種的最遲,生長期短,可遇上霜降一場風,也是沒收成。

農民種地,大部分是憑經驗,看節令。比如秋天種冬小麥,白露早,寒露遲,秋風種麥正當時。寒露殺百草,霜降不種麥,種麥螞蟻蛋。意指明年收成不好,結的籽還沒有螞蟻蛋大。

清明前後一場雨,豌豆麥子抱肚笑。有錢難買五月旱,六月連陰吃飽飯。六月正是秋莊稼長杆結穗時,地肥再加上雨水足,夜裡能聽見莊稼瘋長的圪巴聲。

人怕老來窮,谷怕寒露風。寒露風一刮,穀穗展了腰。穀子到此時,己經是壓低了頭,籽滿粒重,如果此時寒風一吹,全部灑落在地上。農民的收成一場空。

順應節令,按時耕種土地,期盼風調雨順。老天爺照顧,那麼農民就喜笑顏開。





亦平70667717

老祖宗留下來的廿十四氣節,可以說是民生立生之寶,對古今農業生產有積極指導作用。而在有些人眼裡輕者叫不科學重知迷信。而後們哪知那正是農作與自然的生長規律的現證。在民間流傳著太多的經典詞彙。伏不豆乃其中之一,而任何作物都有自己的生長季季的特定性,超早超遲都是不的,輕則減產重則無收。清明前後種瓜種豆,芒種忙忙載,過了夏至丟開。穀雨前後育秧必就等。可以說是農家生存之本。至於科不科學不得而知???。


一塵158359203

謝謝你的邀請,伏不豆,在我們老家有兩種意思。

一是,伏不豆,是說,入伏卽進人伏天,就不能再種植各種豆類,豆類種植期已過,如果再種植,只會長豆秧,不會結果,俗話說,穀雨前後,撒花點豆i。

二是,進入了伏天,人們很容易中暑,為了去暑解熱,伏天不能不喝豆湯。我們哪一般在三伏天,都要熬綠豆湯,紅小豆湯,黃豆湯,黑豆湯。



冷山文學

俗話說的好:‘豆子入了伏,權當有或無’意思是,入伏以後天氣炎熱,耩在淺地表的豆種,一旦露芽,很快就被炙熱的陽光和高溫蒸熟。再者說,已進入雨季三天一場,兩天一下,田裡見水,全泡了湯……以上就是‘伏不種豆’的主要原因。謝謝你邀請與我。


滄海一粟185098660

三伏天正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太陽如火,大地冒煙。這時是最不適合種植的,如果此時種豆,豆保準生不出來,即使生出來也要被太陽曬死。所以,農民一般不會在這種季節去種植大豆瓜果。

與此相類似的俗語還有“夏至不栽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