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观荷|一荒玄

2018第572期

关注我们 纯文字原创头条号,我们一直在路上

中国文学网 •《执子之花》

——

雨中观荷|一荒玄

雨中观荷

***

徒步归来,已是细雨绵绵、雾气濠濛,同来的人陆续回家了,只有我独自伫立着,将雨中荷花静观。

雨淅沥沥的挥洒着,隐约听到那盈盈的声音,仿佛在向我诠释着荷花神秘的身世,以及它曲折的心路历程;仿佛在向我讲述冥冥中的天意,自然的奥秘。恍惚中,我看到从历史的幽深处裸露出的一道意境,是那样的凄美,又是那样的悠远。

我举头望去,只见朦胧烟雨中,荷叶连成一片。微风吹拂,荷叶上的雨珠像断了线的泪水,不断的往下淌着。荷叶很密很茂也很绿,这是经过富有灵性的雨洗礼的绿。绿得纯净、优雅;绿得自然、妖娆;绿得惊心、动魄。那一片片的荷叶相拥相连相依。一如绿色的波涛,浩浩荡荡、潺潺湲湲,连着山野,连着人间,连着苍天。

缠绵的雨织成了帘,帘住了飘飘渺渺的远山;袅袅娜娜的烟织成了雾,雾住了迷迷濛濛的堤岸。

雨中观荷|一荒玄

此时,只有以淡然、宁静的心情观看,才看得实在、真切。荷花一株株站立着,似乎想与我叙旧、相谈。尽管是细雨迷濛濛,这些荷花们依然姿态各异,风情万种。有的含苞待放,似那少女一脸娇羞;有的如美人流盼,回眸一笑百眉生;有的若那春睡的美人,斜歪着头紧贴在水面;有的则像刚出浴的仙女,美轮美奂;有的则张开两三片花瓣,恣意开放;而有的裸露出金黄色的花蕊和莲蓬,芬芳弥漫。

然而,这所有的美丽、俊俏;这所有的妩媚、清秀,自然少不了荷叶的映衬。那圆圆的荷叶若一把把翠色的伞,为这些水灵灵的花仙子们遮风当雨。使得它们更加粉嫩、迷人,更加性感、娇艳。

稍近的,看得真切。而远的呢,只因漠漠如织的雾气笼罩着,似乎有些模糊、迷离了。但这是一种空灵、朦胧的美,美得让人如痴如醉,情如波涌;美得让人流连忘返,浮想连翩。

看着看着,我想起了关于荷花凄美的故事。据说,六月荷花神就是古代有名的美女西施。越国被吴国打败后,越王勾践为报仇雪恨,卧薪尝胆,就将民间绝色美女西施献送吴王,以美人计来涣散他的斗志。吴王被西施的美色倾倒,从此不理国事,整天寻欢作乐,最后被越国打败。吴王被俘后悔莫及,羞愧难当,就拔剑自刎。勾践将西施接回国,可王后嫉妒西施貌美,将西施抓到江边绑上石头沉于江中。但百姓都不愿相信西施已死,认为她做了荷花神,独自住在一个幽静、美丽的小岛上面。每年的彩莲节,在湖边采莲的女孩依稀能见到她。

这是一个优美而又令人伤感的传说呵!怪不得历代的文人骚客总是反复吟咏荷莲,历代的画家总是挥豪作画,将荷花展现。

雨,还在下着,淅淅沥沥、呜呜咽咽,似欲滴破荷花的梦境,淋湿那一颗颗芳心;似欲清洗这滚滚红尘,荡去那千年的情仇恩怨。

濛濛细雨中,我仿佛看到那些诗人们在荷塘边吟咏、流连。

“水中仙子并红腮,一点芳心两处开”。这是宋朝诗人释仲殊对荷花的坦言;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这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对荷花的咏叹;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是宋代理学家、哲学家敦颐对荷花的认可、称赞。

雨中观荷|一荒玄

我独独的想,难道荷花是上苍对人的一种恩赐,并赋于其灵性、娇美,任愉悦者去观赏;任失意者去伤感;任落魄者去吟哦;任思想者去参悟;任平庸者去指点。

哦,原来那些赏荷者只是以世俗的眼光对荷的外表做肤浅的评判,只有识荷者,才怀着沉郁、思辩的心境去阅读她深邃的内涵。

仰望着水淋淋、湿漉漉的荷叶,迷濛濛、影绰绰的远山,我不知道吟咏“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的石涛今安在;我不知道吟咏“恍似瑶池初宴罢,万妃醉脸沁铅华”的白玉蟾是否去了子虚之国;更不知道那个吟咏: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杨万里是否到了乌有之乡;我也不知道吟咏“九月江南花事休,芙蓉宛转在中洲。美人笑隔盈盈水,落日还生渺渺愁”的文征明是否还在荷边徘徊、流连?

但不管是沧海桑田,还是风云变幻;不管是光阴流逝,还是老了朱颜;不管是晴空万里,还是阴雨缠绵。每到春夏,那绿色的荷叶,依旧迎风招展;那美丽的荷花,同样争奇斗艳。

雨中观荷|一荒玄

——————

出品:中国文学网 、《 执子之花》 文学社

运营:古瑞和文化

社长、主编:梦行千古

________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