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採回毒蘑菇 母子倆煮食後雙雙中毒

上山採回毒蘑菇 母子倆煮食後雙雙中毒

調查小組在醫院向患者瞭解採食野生菌及發病情況

上山採回毒蘑菇 母子倆煮食後雙雙中毒

劇毒鵝膏菌樣本

​7月3日晚,貴陽市疾控中心公衛科接到息烽縣疾控中心報告:息烽縣發生一起疑似食用野生菌中毒事件,涉及人數2人。

接到報告後,貴陽市疾控中心公衛科迅速將此次事件中採集的野生菌圖片傳給省疾控中心野生菌中毒處置專家周亞娟,經周亞娟及中國疾控中心野生菌專家共同辨認發現,所採集的野生菌中疑似有劇毒鵝膏菌類。

母子倆食用野生菌中毒

據瞭解,患者為息烽縣石硐鎮某村46歲村民朱某及其69歲的母親蘇某。朱某有采摘野生菌食用的愛好。

朱某回憶,7月1日下午,他於居住地附近的白虎山上採摘野生菌,包含認識的紫花菌、土凍菌、蘇麻菌3種,另外3朵白色野生菌不認識,所採摘的6種野生菌共計約2000g。隨後帶回家中加工處理,加入鹽、味精、蔥、糟辣椒、大蒜等調料加水煮約1小時後,於當晚19點左右和母親共同食用,兩人食用過程中均未喝湯。

據朱某自述,在食用過程中覺得白色不知名的野生菌吃起來有點苦,於是母子二人均未繼續進食,並將還剩下近一半的殘餘野生菌倒在路邊地裡。母子二人共進食所採集野生菌數量約一半,其中,母親進食以紫花菌、喬巴菌、蘇麻菌為主,佔進食量三分之一,餘三分之二為朱某所食用。

不料,進食約半小時後,母親蘇某隨即出現腹痛伴嚴重腹瀉症狀,為水樣便,無嘔吐現象,因覺得事情不大,就沒有及時就診。而朱某7月2日上午10點出現以嚴重腹瀉為主伴嘔吐症狀,大便為水樣便,無腹痛症狀。

7月2日19時,朱某來到息烽縣人民醫院急診科就診,隨後轉入消化內科治療,母親蘇某7月3日上午進入息烽縣人民醫院消化內科進行治療。

“毒蘑菇”可能為劇毒鵝膏菌

7月4日,省市疾控部門組成調查組趕赴醫院進行調查。

通過詢問患者採集、製作、食用野生菌情況及患者臨床表現,周亞娟提出:“患者採食野生菌中白色不知名野生菌極可能為劇毒鵝膏類野生菌,根據患者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測結果及過往毒蕈中毒處置經驗,患者目前可能處於假愈期。”

為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周亞娟建議立即請求貴州省人民醫院專家進行會診,必要時將患者轉至省醫進行治療,並密切關注患者肝腎功能變化情況。

大蒜煮蘑菇“測毒”不靠譜

隨後,調查小組還趕赴息烽縣石硐鎮患者採食野生菌所在地採集野生菌樣本。

據悉,本次共採集野生菌標本10份,其中包括患者朱某所食用的野生菌中5種(除一種未發現)。本次所採集的野生菌樣本被及時送至貴州省疾控中心,由省疾控中心與中國疾控中心進行接洽,進行形態學鑑定及分子分型,鑑定完畢後再將鑑定結果反饋至貴陽市疾控中心。

周亞娟表示,民間傳言鑑別毒蘑菇的偏方就是把蘑菇跟大蒜一起煮,大蒜變黑就是有毒,沒變黑就是沒毒,這種鑑別方法是不科學的。“我們曾經用劇毒的蘑菇煮大蒜,毒蘑菇並沒有變色。”她強調,在幾乎所有的蘑菇中毒事件中,中毒者都是加大蒜煮蘑菇的,也是因為大蒜沒有變色他們才放心的吃。結果發生了悲劇。

在此,她提醒廣大市民,近日我省連續大雨,野生蘑菇生長迅速,為了自身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請不要購買和採摘自己不熟悉的菌類食用,尤其是顏色鮮豔的野生菌。

相關鏈接

劇毒鵝膏菌又稱綠帽菌、鬼筆鵝膏、蒜葉菌、高把菌、毒傘。在國外被稱為“死亡帽”。子實體一般中等大。菌蓋表面光滑,菌蓋初期近卵圓形至鐘形,表面灰褐綠色、菸灰褐色至暗綠灰色。菌肉白色。夏秋季在闊葉林中地上單生或群生。

此菌有劇毒,其中菌體幼小時毒性更大。該菌含有毒肽和毒傘肽兩大類毒素。中毒後潛伏期長達24小時左右。中毒死亡率高達50%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