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来到生存临界,实现我们的成长蜕变

共同来到生存临界,实现我们的成长蜕变

晚于日本本土上映一年多的时间,我们才终于在国内的大银幕上看到了电影《生存家族》。相信有不少朋友都已经欣赏过了,但对于这部颇具创意的影片,哪怕是作为重温和回味,在这个时候也值得被再度提起。

共同来到生存临界,实现我们的成长蜕变

《生存家族》以灾难片加公路片的外壳包裹了一个沁人心脾、温情脉脉的家庭故事。加之其间接二连三自然穿插的喜感十足的喜剧桥段,更让观者成为了一个时而捧腹哈哈大笑,时而内心呜咽默默垂泪的“看戏的傻子”。

对于岛国电影,大概在影迷圈中大家早已默契地达成了共识,那便是“脑洞不一般”。这回真是深深折服于《生存家族》中对灾难独特属性反其道而行的界定。

共同来到生存临界,实现我们的成长蜕变

提到灾难片,恐怕大部分人都会联想到常年被美国霸占的题材丰富多样的灾难大片。其中包括《后天》和《2012》这种被异常气候席卷的灾难,《我是传奇》和《僵尸世界大战》此类快速传播式异种侵袭的灾难,还有《哥斯拉》和《环太平洋》里抵御巨型怪兽入侵的灾难,等等,细数不全。

而在日影《生存家族》中,我们日常生活里也偶尔会遇到的停电突发状况都能经他们一番演化变成灾难,说出来,怎么那么叫人难以置信呢?但创作团队就是抱着信不信由你的态度,生动讲述了因停电而引发群体性灾难的故事,告诉你再细微不起眼的事物,当它发展恶化到一定程度,也便成了灾难。

共同来到生存临界,实现我们的成长蜕变

过着平静生活的铃木一家四口,父亲、母亲、姐姐和弟弟,平日里以使用电视、洗衣机、手机、电脑等等电子电器填充着各自的时间。在毫无征兆的大停电灾难降临时,起初虽然因停电停水,一切用电工具均都不能使用,造成了生活上的诸多不便,却不以为意,仍然苦守家门。到后来逐渐发觉这场灾难并不简单,大范围覆盖,有着一发不可收拾之势。继而一家人决定逃离东京,前往定居鹿儿岛的外公家,踏上了一条前途未卜的逃难之路。

共同来到生存临界,实现我们的成长蜕变

如此生活化的灾难属性揭示,使得它在主打视效,构成感官刺激的美国鸿篇巨制面前,反而显得轻松诙谐,四两拨千斤。专注深入地着眼于当下,无限贴近了我们真实的生活。

我们通常会评价在今年戛纳电影节上斩获了金棕榈大奖的是枝裕和导演是以家庭生活的细碎化表达见长。也许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由矢口史靖导演的《生存家族》也让人深有同感。

共同来到生存临界,实现我们的成长蜕变

片中对家庭场景的构建和日常生活的描摹细腻而朴实,写实地呈现了人们的工作、生活状态。即便是在逃难途中,也跳脱不出生火做饭、烧水洗衣、收纳行李种种,人文主义色彩浓厚。

而一家人历尽艰辛,在被养猪农户收留的那段日子里,过上了“守拙归园田”,返璞归真的生活。赶猪杀猪、腌肉熏肉、劈柴烧水,不仅将家庭生活化推向了极致,也让我们天天穿梭于高楼林立之间的上班族,如同跟着长期生活在都市的主人公们一起放了个假,来到乡下,好好体验了一番自己不曾有过的生活,激起了内心深处“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一般,悠然恣意的生活向往。

共同来到生存临界,实现我们的成长蜕变

同时,承载了令人忍俊不禁,密集笑点的与养猪农户相识过程也不得不提。经受日晒干渴、暴雨狂风、饥肠辘辘之后,过路田间,四人再也挺不住了,一个个瘫坐在地,不经意间一抬眼竟发现不远处有只悠哉觅食的家养猪。看到了生存下去的希望,全家齐上阵,卯足最后一丝气力发动了一次疯狂大围捕。大家手脚并用,使出浑身解数围追堵截。情急之下,作为主力父亲干脆几度直接趴到了猪背上,被拖着跑,最后更是连人带猪一同滚落小田洼。打狗还得看主人,何况是杀人家的猪呢?养猪农户见他们宰杀得如此笨拙吃力,倒出手相助,也算因猪结缘了。

共同来到生存临界,实现我们的成长蜕变

在与铃木一家经过一段和谐的朝夕相处后,善良的农户提出如果他们不嫌弃,可长期居住,互相照应,一起度过大停电的艰难时日。如果你认为铃木一家人会安于现状,就此停止前行那就错了。农户向他们敞开大门的时候,铃木一家做出了与《摩托日记》中切·格瓦拉不顾爱人苦苦挽留,毅然决然脱离她的温柔乡再次启程如出一辙的选择,整装重新出发了。

在类似的人生岔路口,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选择。而无论作何决定,都与人的格局不无关系。

共同来到生存临界,实现我们的成长蜕变

人的格局分为三种,第一种“看自己”,看自己的人基本都是利己主义者;第二种“看天地”,看天地的人具备一定的理念;第三种“看众生”,看众生的人有一颗为全人类造福的心。

像《摩托日记》里切·格瓦拉那样能够不断放大格局,通过看自己、看天地,进而成长为一个看众生的人毕竟是凤毛麟角啊!而铃木一家才代表了大多数普通人的真实情况。

共同来到生存临界,实现我们的成长蜕变

如果说切·格瓦拉本就拥有广阔胸怀,是抱着看天地的决心而继续上路,那铃木一家则多多少少仍然带有看自己的初心,坚持去往外公家。

人在最初,看自己的利己主义者居多,而随着阅历丰富,眼界开阔,心中也能容得下更多的人和事。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中,我们形成了自己作人的理念,得以成为看天地的人。

共同来到生存临界,实现我们的成长蜕变

在开阔眼界的过程中,遇到的当然不都是美好,恰恰相反,磨砺和苦难占据了大部分。对于他人的苦楚和难言之隐也越来越能感同身受,铃木他们不就是这样。

从先前闪躲遮掩不愿将米分给旁边身无半点吃食的夫妻,到后来一次夜里睡觉时被人偷走一瓶饮用水,弟弟追去一路找到了男子的“藏匿之处”,却看到了他照顾着自己妻儿,给孩子喂水喝的感人一幕。弟弟不禁退却了脚步,默默不语,悄声离开。此时的他们,已然实现了自身格局的跨越。

共同来到生存临界,实现我们的成长蜕变

有一句话说得好,“眼界,就是有的人相信这真的太倒霉了,而有的人还可以谈笑风生”。

铃木一家在前往鹿儿岛的中途,遇到过另外一个高颜值的四口之家。在铃木他们疲惫不堪吃猫狗罐头裹腹,喝电解液解渴之时,对面那一家四口却洒脱得如同在全家郊游,凭借自身超强的野外生存技能,在灾难来临时临危不乱,仍然不忘享受当下。狼狈不堪与谈笑风生,两者间相隔的一条马路好似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共同来到生存临界,实现我们的成长蜕变

这并不只是生存技能的差异,还有生活态度和观念上的巨大差距。若境遇限定了人生活的质量,那反过来人持有的态度和观念会不会决定了境遇呢?

很多时候,我们走入某一境遇绝非自觉自愿的第一选择。《肥伊不容易》中陷入人生低谷,患上抑郁症的肥伊,独自穿越国境坚决送棺到终点不是自愿;《比利时国王》中比利时国王出访时获悉国家突发变故,归心似箭却因当地遭遇特殊天气无法乘坐飞机,一行人只得开启一场艰难困苦的囧途并非他的第一选择;《生存家族》中遭遇大停电灾难,连基本生活都无法保障,面临生存危机的铃木一家,骑行去往远隔万里的乡下外公家岂不是被逼无奈?

共同来到生存临界,实现我们的成长蜕变

外在一切都不是他们能左右的,能左右的只有自己的内心。跟随着内心,公路片中主人公们踏上了各自未知的旅途,其动因也是林林总总,甚至其间的许多行为都不能为他人所理解。

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既然选择了上路,要以怎样的心态迎接未来,有没有勇气面对周遭的一切,或好或坏,最终又从中收获了什么。

对铃木一家来说,此次旅程最大的收获无疑是亲情。将镜头对准家庭的公路片数见不鲜,《阳光小美女》就是这一题材的代表。

共同来到生存临界,实现我们的成长蜕变

从家庭成员构成来说,《生存家族》更加简单,没有在人物身上添加强烈个性,或者不同于普通家庭的特征、遭遇。但接受生存挑战的《生存家族》却有着更为浓烈而触动人心的情感表达,这得益于置于灾难之下的故事发生背景。当生命处于临界状态,有些感情在经历共患难后,才明白它的弥足珍贵。

忙于工作,忽视家庭的父亲,辛劳操持家务却毫无存在感的母亲,沉迷于电子设备,走入自己小世界的姐姐弟弟。生活在同一屋檐下时都能产生多少交集的四个人,等到一同走上逃难之路,风餐露宿,才真正找回了属于家人之间的柴米油盐、争吵埋怨、相互温暖和不离不弃。

共同来到生存临界,实现我们的成长蜕变

姐姐会气急败坏把自行车摔在一边,抱怨父亲执意带着他们来到大阪,可那里却同样因停电失去了生活气息。就在二人激烈的争吵中,母亲更是火上浇油,来了一句神补刀,全家人顿时都愣住了。父亲身为家长,很久都没有陪孩子们出游过了,平常对家人的关心不知体现在了哪儿,却会为了不让孩子们挨饿,丢掉大男子主义,跪地求人施舍吃食。扎竹筏,雨中渡过高涨的河流时,奋不顾身,让儿子先行上岸,自己则被湍急的河水淹没,生死未卜……

整个途中波折不断、磨难不止,什么才是让他们继续一段旅程的动力?

共同来到生存临界,实现我们的成长蜕变

除了面临生存威胁时的求生本能,是心中有信守约定,使命必达的决心?是存有“一切未知都是美好”的笃定?是有需要自己用心去守护一辈子的家人?还是唯独千里之行才能带给人的成长蜕变,抑或自我救赎?

还记得台湾小清新电影《练习曲》中那个完成独自骑行环岛返家,有着听力障碍的年轻人吗?《生存家族》铃木一家人经过那些不经意间的成长,两年多以后终于回到了家中。他们此时的心境竟与那位年轻人有了某种神奇的重叠。

共同来到生存临界,实现我们的成长蜕变

家中一应全然没有改变,却仿佛一夜间又什么都变了。爸爸早已扔掉假发,骑车上班去了,妈妈在家熟练地收拾着鲜鱼,姐姐弟弟拿上便当出门上学,可弟弟的耳机呢?不见了。

那段经历无需记录,却已深深烙印在心中。失去了用电带来的生活便利,却得以抬头第一次见到了悬于城市上空璀璨的银河。有了照片中那段让自己灰头土脸,茫然无助的难忘经历,才换来了如今更加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和会心一笑。是不堪回首,还是弥足珍贵,勇敢迈出脚步的人才知道。

共同来到生存临界,实现我们的成长蜕变

共同来到生存临界,实现我们的成长蜕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