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方言学者张洪文(扬州江都丁沟镇)

张洪文(1877-1963)字羽屏,又字禹平,晚清秀才,江都丁沟镇人。

张洪文为清光绪25年(1899)科试生员。因其精研诗文,嗣后便致力于教育工作,曾先后任省第八中学,私立镇江中学,扬州国家专科学校,江都县中学教师。解放后曾在江苏省通志局工作,出任江苏省文史馆员,当选为扬州市人民代表,政协扬州市委常委,政协“耆老会”成员。

扬州方言学者张洪文(扬州江都丁沟镇)

有张羽屏参加的《谏果轩听琴图》

张洪文一生勤奋好学,孜孜不倦,除了教学以外,穷其一生精力进行小学(音韵,文字,训诂)的研究,终日不是掩卷精读,就是奋笔疾书,未尝中缀,成为近今小学硕儒。其著作有《广雅疏证拾补》,《语源》,《说文解字商缮》,《说文声类表》,《新字贯》,《集韵拾遗》,《读玉篇扎记》等十余种,语皆征实,可以传世。

张洪文还是最早将扬州方言作为研究对象的学者,《江都方言考释》就是他的力作。该书以字,词为条目,釆用传统的训诂方法,引经据典,旁搜远绍,追本穷源,溯流析源,对扬州方言的词汇,音义,源流及其演变详加考释。全书共33卷,附录2卷,分12册,记录扬州方言字词3000余条。

该书成稿后,惜未刋行。社会上流传的是手抄本。一是林雪芝的手抄本,一是张女婿吴应作手抄本。林本上半部存吉林图书馆,所以,雷梦水先生《古书经眼录》中称此书仅16卷,7册。其实,下半部仍保存在张后人手中。另外,由扬州毕氏出资的林的完整手抄本,现藏南京图书馆。

扬州方言学者张洪文(扬州江都丁沟镇)

张洪文出任江苏文史馆馆员后,其《江都方言考释》曾以《扬州方言例释》为题连载于1995年的《江苏文史研究》,后收入建馆五十周年纪念文集《馆员文存》,后来,又从1300多词条中,选出400多条词条刋行。书中大多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说而不大会写的字,如夹菜的“搛”,新布做衣前下水的“涑水”,手拉绳子的“扽”等,人们籍此可略窥全书之一斑。

扬州方言学者张洪文(扬州江都丁沟镇)

后人对张洪文所著之《江都方言考释》一书评价甚高。因为语言是一个民族的活的历史,逝者如斯,唯有语言永远鲜活生动,那是现实的,也是历史的,是活着而且变化着的民族心灵史。张洪文的书就为我们留存了扬州民众的心灵史。同时,虽然人人使用语言,而研究语言的人,却寥若晨星。张洪文作为研究扬州方言的学者,就是这样一颗晨星。所以,张洪文作为近代扬州学者,在地方方言研究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已载入扬州文化史册。(朱毓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