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智慧法院建设简讯(第1期)

规范司法行为,促进司法透明、接受社会监督,促进司法公信

青海智慧法院建设简讯(第1期)

青海智慧法院建设简讯(第1期)

编者按:本讯旨在分享、交流各地智慧法院建设经验,推动全省整体进步。

1.省高级法院明确各部门推进信息化应用主体责任和部门负责人第一责任。印发《关于各部门强力推进网上办公办案系统基础应用及进行应用水平与规范性考核评价的通知》,明确了分步骤、分层次推进原则;明确了办公办案操作权限及纪律;明确了人人过关、考核评价基础应用水平及规范性制度及其机制,并规定如认为确不能学会或适应网上办公办案的,以及需要给予一定天数学习后再接受考核的,通过所在部门向院里报备;明确了相关保障措施。并指出很多同志将经历一个适应法院信息化的“阵痛期”,力求引导适应信息化,逐步推行所有工作事项同步线上办理、全程留痕。

2.大通法院给当地律师、法律工作者培训网上立案培训。大通法院高度重视推行网上立案工作,多措并举,推行网上立案,成效突出。今年1-5月,共收到164件网上立案申请。近期,专门邀请当地律师和法律工作者到法院,参加网上立案操作培训,介绍青海法院互联网“网上法院”“青海法院审判信息网”“手机APP”以及立案大厅“诉讼服务一体”等网上立案服务信息系统和平台功能,给律师、法律工作者“零距离”提供诉讼服务。

3.西宁中院采取“一对一贴身指导、以点带面拉动法”以应用推动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工作。作为“三点一线”试点法院,该院针对案件量大、推进工作难度大等实情,在四个业务量相对大最大的审判庭,各选择一名对电子卷宗深度应用热衷的法官,由技术人员“一对一”进行应用指导,“引燃”该名法官兴趣,再由该名法官“以点带面”拉动在所在审判庭的应用氛围,通过该名法官以及所在审判庭向其他庭乃至全院发生辐射、带动效应。该院试点期间,电子卷宗覆盖率由起初的很差,到中期50%以上,直至达到目前的96%以上,“以推动应用带动生成”发挥撬动作用。

4.海北两级法院大力推行信息化应用系统定期培训和应用交流活动。6月20日,海北中院组织两级法院举行信息化应用培训。共有90余名工作人员参加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网上办案、办公,操作系统包括文书智能编写、刑事智能研判、法智罗盘、智能回填、OCR云识别、电子卷宗同步生成及深度应用、审务通、OA办公等系统。培训结束后,组织开展了系统应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常见问题的交流、沟通和应用经验、心得体会分享活动。省高级法院安排两名技术人员讲座授课。

5.湟中法院采取“档案审查前移法”等措施推动电子卷宗同步生成在三家试点法院中成绩最突出。试点过程中,该院通过“档案审查前移法”等措施,成效斐然,电子卷宗覆盖率持续在“三点一线”试点法院中领跑,数据持续保持在96%以上。该院档案室积极支持、全力配合随案生成工作,将对电子卷宗的审查前移至 “结案审核”之前,对电子卷宗生成质量与结案审核工作挂钩,先履行该程序后再确定是否准予结案,促进、保障业务庭同步制作电子卷宗并确保制作质量(据了解,成都地区法院的结案审核工作由档案部门承担)。

6.全省法院启动 “类案智能推送”和“法制罗盘”应用系统的使用推广工作。近期,省高级法院完成最高法院“类案智能推送”和“法制罗盘”应用软件的办案系统部署工作。前者能将文书内容进行多维度的类案要素梳理,为审理案件提供类案裁判参考;后者以人民法院大数据管理与服务平台为数据支撑,运用平台汇聚的各类数据,提供前审后续、当事检索、适用法条、案例检索、案件质检、法律总库、量刑参考、文书质检,民事案件还有‘法智检索’九大服务。省高级法院印发了专门的推广文件和应用操作指南。

备注:各地法院投搞请通过内网cocall发给冶成龙(18797215256)

青海智慧法院建设简讯(第1期)
青海智慧法院建设简讯(第1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