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彈爲什麼採用光纖制導 有什麼神奇之處?

導彈為什麼採用光纖制導 有什麼神奇之處?

資料圖:採用遙控制導的“萊茵女兒”地空導彈(來源:環球網)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導彈制導體制和方式也越來越多。從最早的無線電指令制導(遙控制導)發展到冷戰時期大量採用的尋的制導(紅外製導)到近些年應用範圍逐漸增大的自主制導(例如採用主動雷達制導的空空導彈)。雖然這三大類在發展過程上有一定的時間次序,但是沒有任何一種制導方式完全從歷史上消失。

最近幾年,“紅箭”-10反坦克導彈一度成為了國內外反坦克導彈的焦點。尤其是採用了光纖制導的方式在國內尚數首次,或許很多人都會納悶,光纖制導是一種怎樣的制導方式,有什麼的優點?

導彈為什麼採用光纖制導 有什麼神奇之處?

資料圖:採用紅外製導的PL-10近距空空導彈。

光纖制導,實際上是光纖線控制導的簡稱,英文稱為fiber-optic wire-guided。之所以採用這種制導方式的原因,我們以美軍早年的EFOGM反坦克導彈為例進行說明。據美軍的描述,EFOGM導彈可以在幾英里外就能幹掉一個敵軍的坦克營。使用靈活,可以採用多種平臺搭載使用,例如直升機,輪式和履帶車輛。而制導方式上,與美軍裝備多年的BGM-71“陶”式反坦克導彈類似,都是通過導線將導彈同發射裝置相連,只是EFOGM是用的光纖,而“陶”用的則是相對一般的導線。也就是說,光纖制導中的光纖就相當於BGM-71“陶”式反坦克導彈的導線一樣使用。

在射程上,EFOGM和“紅箭”-10都有個共同點,可以在坦克的打擊範圍外進行攻擊。而由於射程遠,因此就可以將導引頭上的目標數據通過光纖快速傳到射手處,從而及時做出調整。而在目標發現導彈時,恐怕也難以及時做出反應。

導彈為什麼採用光纖制導 有什麼神奇之處?

資料圖:採用光纖制導的“紅箭”-10導彈。

總而言之就是可以快速的傳輸大量數據,並且彈道可以多次變化沒有規律,有較高的命中率和較大的打擊範圍。除了坦克外,低空飛行的直升機也可以進行攻擊。除了可以傳輸更多的數據外,還具備了更優異的抗干擾能力。

說完了優點,我們再介紹一下光纖制導的原理。光纖制導,其實可以理解為用光纖代替了過去導線進行指令傳輸,由於光纖具有傳輸速度快和傳輸數據量大的優勢,因此可以進一步提升導彈的精度和性能。

而由於光纖是負責的數據傳輸,在導彈的飛行過程中也就相當於是起到了一個信道的作用。發現目標依然是需要導彈自帶的目標導引頭和其他設備,在導引頭髮現目標之後,其記錄的目標數據就可以迅速傳到操作人員處。操作人員則可以根據傳輸回來的數據進行調整,從而精準的命中任何目標。

導彈為什麼採用光纖制導 有什麼神奇之處?

資料圖:正在發射的“陶”式反坦克導彈,採用線控制導。

由於光纖制導的導彈需要人工在飛行過程中進行修正,因此導彈的飛行速度為亞音速。有人或許會問,如果敵方藉此打擊操作人員該怎麼辦,他們的安全能否得到保證?

這個是最不用擔心的問題其實,以採用光纖制導的歐洲“獨眼巨人”潛空導彈和以色列拉斐爾公司研發的“長釘”LR反坦克導彈和“長釘”ER反坦克導彈這三種導彈為例。“獨眼巨人”前空導彈可以從水下發射,而一旦離開水面飛行速度就會迅速提升,從而打擊在水面上飛行的反潛直升機,此時反潛直升機只有逃跑這一個選項。

而以色列拉斐爾研發的“長釘”LR反坦克導彈和“長釘”ER反坦克導彈,二者都具有較遠的射程,前者為4千米,後者是8千米。而現代主戰坦克在實戰中的有效射程最遠為5000米,大部分都是在1000-2000米範圍內使用。也就是說,此時坦克等車輛一旦被導彈盯上一樣無法反擊,只有逃跑這一個選擇。由此可見,操作人員的安全基本不是問題。

導彈為什麼採用光纖制導 有什麼神奇之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