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春色原阳宣化寨

梨花春色宣化寨

文/张 帆 图/窦智

在原阳县,宣化寨算得上是一个古村落了。清乾隆九年(1744)增修《阳武县志》“乡村”中,就有“宣化寨”的记载。“任家谷堆地方所管三十八庄”中,分别有:“于家庄、阎家庄、范家庄、小张庄、冯操固、草奶奶庙庄、西阳阿村、东阳阿村、小梁家寨、宣化寨”等村庄存在。

梨花春色原阳宣化寨

但是,宣化寨村绝不是起始于清朝建村。以宣化寨村龙王庙内古碑记载为证,该村至少是在明朝时期就已存在。

梨花春色原阳宣化寨

宣化寨村龙王庙是沉积于黄沙之下的一座庙宇。1991年,龙王庙从高有丈余的黄沙土层坍塌中露出风尘,才又重新兀立于世人面前。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正是九一年那个龙抬头的日子,却不想龙王庙就再现天日,真是巧合得不得了。所以当时民间不乏一些颇为传奇的说法,说宣化寨村龙王庙真的是龙王显灵,重新又龙抬头了。

梨花春色原阳宣化寨

梨花春色原阳宣化寨

宣化寨村龙王庙出土后,经过文管部门与群众清理,龙王庙的全貌得以再现民间。出土后的龙王庙为完整的砖木结构建筑,庙宇面阔三间,庙内神台上有六座泥塑神像,分别为四海龙王和观音菩萨等神塑,生动完好。东西两山墙内分别嵌入“明万历四十七年重修龙王庙碑记”和“清康熙五十八年重修龙王庙碑记”两通。庙门前,东边立有乾隆四十二年重建龙王庙碑,西边立有嘉庆十二年之祈雨碑。

梨花春色原阳宣化寨

梨花春色原阳宣化寨

正是这通“明万历四十七年重修龙王庙碑记”,可以直接把宣化寨的建村史推至明代。因为是“重修”,说明宣化寨村至少是在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之前就已存在。但是,如果此时存在,龙王庙就不必重修。试想,一个新建村落,庙宇建造也不会有很长时间,所以犯不着去重修。既然是需要重修,那说明龙王庙此时已经破落不堪,起码已经存在于风风雨雨中该有数十年光景了吧?

梨花春色原阳宣化寨

据考证,宣化寨龙王庙始建于元朝。在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秋八月,黄河在娄堤决口,无数村庄被洪水淹没,阳武县很多村庄顿成泽国水乡。因为洪水漫漶、泥沙俱下,香火鼎盛的宣化寨龙王庙也受到洪水冲击,而后堙没无踪,终被淤泥风沙沉积于地下。洪灾过后,村民们眼见得宣化寨平地之上而渐成沙丘,龙王庙之事也就逐渐淡出了乡民们的视野。如此推及,就是从元末明初算起,明朝开国于1368年,所以宣化寨村也至少有将近700年的存在历史了。

梨花春色原阳宣化寨

如今的宣化寨龙王庙古貌犹存,庙宇三间硬山造建筑。庙内山墙上古碑镶嵌,庙外两通清代石碑兀立。整个庙宇低于周边约两米,总面积约一百八十平方。2010年被列为原阳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我不知道,那次决河的洪水究竟该会有多大?但我自幼生长于黄河滩区,在夏秋之交是惯看黄河的滔天巨浪的。只是感觉特别遗憾的是,为什么会出现“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家不认自家人”这种境遇呢?人们敬重供奉龙王,就是希望能保一方平安,以免让人遭受洪荒之灾,却不想龙王庙也会遭遇洪水之祸。看来,龙王也有打盹的时候啊!

2017年的烟花三月,正是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季节,我曾到宣化寨村梨园去观赏梨花。在细雨蒙蒙中,但见到处是梨花盛开,宛如香雪海一般。梨花漫烂,香气袭袭,满是扑鼻的清香。但见梨花带雨,如泣如歌,梨花飘落,如银似雪,真的美极了!周边麦苗青青,油菜金黄。置身于这样的妙景,使我忽然就想起了宋代晏殊诗中“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的绝佳意境。

虽然已隔将近一年的光景,但那次的宣化寨之行,感觉的确还是蛮有收获的。既看了文物古迹,又赏了梨花春色,也算是我平凡人生中的一件惬意之事了吧!

梨花春色原阳宣化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