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VIVO NEX「隱私門」背後的最大受益者?

VIVO肯定沒想到一個小小的升降攝像頭和系統監管第三方應用對調用相關權限的功能可以掀起互聯網世界的軒然大波,蘋果更沒想到,曾被大量開發者吐槽的APP審核制度幫助自己成為這次“隱私門”事件的最大受益者。

誰是VIVO NEX“隱私門”背後的最大受益者?

“隱私門”的導火索源於VIVO NEX正式發售3天后一名網友的無心之舉。該網友在使用號稱全球無人能監控的聊天軟件telegram發現NEX攝像頭在無任何操作情況下出現升降情況,視頻傳出後引發大量網友調侃稱NEX將成為流氓軟件鑑別神器,而Telegram也火速回複稱原因是代碼衝突。

Telegram事件發生沒兩天後,又有網友發文稱在vivo NEX手機設備上通過手機QQ瀏覽器打開某些網頁時,手機攝像頭會出現一個“升降”動作。QQ瀏覽器團隊對此回應稱,確認存在調起攝像頭動作,但同時稱這一動作並不會開啟攝像頭,更不會拍攝或記錄,手機QQ瀏覽器並不會採集用戶任何隱私。

誰是VIVO NEX“隱私門”背後的最大受益者?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昨天又有vivo NEX用戶爆料,在使用百度輸入法時,位於輸入界面未進行任何操作,但卻被提示百度輸入法正在錄音。百度對此回應稱是在部分應用場景下為了加快語音啟動速度導致VIVO系統誤判。

誰是VIVO NEX“隱私門”背後的最大受益者?

首先,筆者為三家第一時間快速回應的行為點贊,畢竟隨著大眾隱私意識的加強,正面承認問題並給出解決辦法是最好的公關方式。其次,筆者相信三家也確實沒有竊取用戶隱私,畢竟在信息時代,竊取隱私的醜聞一旦被爆出那將對這些平臺型公司形成毀滅性打擊。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不是安卓用戶的隱私風險註定要高於蘋果用戶?

就目前來看,對於國內用戶來說情況確實是這樣。眾所周知,在不越獄的情況下,蘋果應用市場只有官方推出的App Store,而蘋果對app審核的嚴苛程度相信大家都早有耳聞,審核慢、霸道的風格讓很多開發者都怨聲載道,但站在用戶的角度,蘋果確實承擔起保護消費者隱私的責任。

在上個月,蘋果修改了其App Store規則,以限制開發者使用關於iPhone用戶的朋友和其他聯繫人的信息。另外還悄悄地關閉了一個漏洞,該漏洞讓應用程序開發商在未經多人同意的情況下存儲和共享數據。而在歐洲實行的《通用數據保護規範》(GDPR)的更新之前,蘋果曾發通知要求所有的App必須明確告知用戶應用分享位置行為,並開始下架應用商店中不符合要求的App。

實際上位置信息、通訊錄、相冊以及相機等訪問權限一直都是智能手機的敏感地帶。蘋果很早就已經把這些權限的控制權交給用戶,不過現在,除了簡單的請求許可外,蘋果似乎希望開發人員解釋數據的用途以及共享方式。

誰是VIVO NEX“隱私門”背後的最大受益者?

作為對比,谷歌自家的應用商店Google Play Store對於流氓應用同樣毫不手軟,2017年全年共計移除70萬個惡意應用,下架應用數目比2016年增加70%,同時還封禁了超過10萬個惡意開發賬號。可遺憾的是,儘管Google Play Store的這些措施對國內用戶完全沒用卵用,因為在國內,各個品牌手機自帶的應用商店才是真正的主流,而國內也不會有多少安卓用戶會翻牆去Google Play Store下載應用。

這幾年國產手機發展迅速,從過去單純的模仿和追趕蘋果轉向努力超越蘋果,實際上在很多方面確實也已經做到,但唯獨在隱私安全上依然無法同蘋果相提並論。一方面來源於安卓系統的開放,一方面則是應用商店的審核不夠細緻。包括官媒在內都曾三番五次報道安卓應用的權限濫用——就像一個手電筒應用要通訊錄幹嘛?

NEX這次能造成這麼大的影響跟公眾對安卓隱私的不信任有很大關係,而這樣的不信任將會影響用戶的選擇,蘋果勢必也將會從中受益。當然,這個問題也並非無法解決,所以筆者希望手機廠商們不要總想著通過應用分發掙錢,而是多站在用戶的角度考慮去加強對應用的審核,另一方面加強自的定製化安卓系統的應用權限管理,不要到自身產品導致用戶隱私洩露事件發生時才追悔莫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