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在行儒家禮儀時面色忽變,一言不發,原因竟是因爲一個字

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自古以來,許多帝王對儒家文化都非常推崇,這是因為儒家文化提倡遵守秩序,要長幼有序、君臣有節,大臣們對君王要絕對服從。可以想象,當儒學興盛起來時,社會會變得更加穩定。

康熙皇帝在行儒家禮儀時面色忽變,一言不發,原因竟是因為一個字

清朝在建國之初,被許多漢族人斥為“蠻夷”,許多中原人認為,這個民族以殘暴無情著稱,如今佔據了大統,是一件令人痛心疾首的事,因此也不願意和清政府合作。清朝皇帝為了改變人們固有的印象,在建國後不久就開始提倡儒學,對孔子、孟子都給予了極高的歷史評價,這才收服了不少漢族人的心。清朝的皇帝中,以順治、康熙對孔子最為尊敬,順治帝給孔子加了很長一串頭銜,並興建了許多儒學的學堂。康熙就更不用說了,除了熟讀儒學經典之外,還曾經專門去孔子的家鄉祭拜他,行了三叩九拜的大禮,試想一下,皇帝給一個去世了多年的人行大禮,這是何等的榮耀,康熙此舉也讓許多漢族大臣頗為感動,紛紛表示願意歸順朝廷,繼續在朝堂上有所作為,為百姓謀福利。

康熙皇帝在行儒家禮儀時面色忽變,一言不發,原因竟是因為一個字

值得一提的是,在祭拜的期間,曾經發生過一件奇事:那天,康熙正在虔誠地祭拜孔子,當他的目光掃到墓碑上的一角時,突然停住了,繼而站了起來,沒有表情,走到一旁什麼都不說。大臣們都不明白這是怎麼了,也不知道祭拜的大禮是不是應該繼續下去,紛紛表示束手無策,現場陷入了一片死寂之中。

康熙皇帝在行儒家禮儀時面色忽變,一言不發,原因竟是因為一個字

後來,一個機敏的大臣站了出來,他先是朝康熙目光停留的地方望了望,繼而恍然大悟,好像猜出了皇帝的心思,走上前去,拿布擋住了其中的一個字,這時,皇帝的臉馬上“多雲轉晴”了,開始繼續完成祭拜的儀式,氣氛也活躍了許多。

那麼,康熙究竟是看到了什麼字,才面露不悅的呢?原來,他在碑文中看到了一個“王”字。天無二日,人無二主。既然是皇帝,朝堂上的人都要順從的命令,按照他的旨意行事,地位也是最高的,他認為,天底下除了他以外,不能再有第二個王了。

康熙皇帝在行儒家禮儀時面色忽變,一言不發,原因竟是因為一個字

大臣因為遮擋此字有功,很快被加官進爵。巧的是,這位大臣據說正是孔子的後裔。或許,在冥冥之中,是祖先給了自己暗示,才讓他做出如此福至心靈的選擇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