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荔枝病”原来是低血糖症,为什么会这样?!

可怕的“荔枝病”原来是低血糖症,为什么会这样?!

夏日来临,各种水果纷纷上市,真可谓"秀色可餐"。

在人们被水果吸引的同时,前段时间,一篇关于"10个孩子因吃荔枝死亡"的文章刷爆朋友圈。

一时间,荔枝——这个夏日经典水果变成人们关注的焦点,"荔枝病"让人们恐慌。

今天我们不在这里判别文章是否真实,只讨论一下"荔枝病"这个新名词。

"荔枝病"其实是低血糖症

"荔枝病"并不是像某些传闻说的荔枝有毒致人死亡,甚至不能算做疾病的名称。其实,就是大家熟悉的"低血糖症"。

可怕的“荔枝病”原来是低血糖症,为什么会这样?!

荔枝很甜为什么反而会引起低血糖呢?

原因是,荔枝中含有大量的果糖、蛋白质、果胶等物质,其中果糖不能被我们身体直接利用,需经人体内各种酶的作用、变成葡萄糖后才能被利用。

人在空腹时,本身血糖就处于较低水平,此时大量进食荔枝,短时间摄入大量糖分,会促使人体分泌较多胰岛素,但肝脏短时间内不能把果糖分解成葡萄糖,这时就会导致低血糖。同时,果糖太高,会抑制肝糖元分解,从而进一步的降低血糖。

注意:小孩和老人调节能力较差,空腹食用大量荔枝,更易出现危险。

无论是健康人还是糖尿病患者,若出现心慌、手抖、出汗等低血糖的症状时,都应及时补充葡糖糖。如果症状不见好转或者比较严重,应及时就医,以免发生严重意外。

糖友不适合吃荔枝

"既然有人吃荔枝出现低血糖,那能不能吃荔枝降糖呢?"可能有糖友心中出现这样的疑问。这是不正确的,荔枝属于含糖量比较高的水果,过量食用会引起血糖较大波动,并不适合糖尿病患者。

可怕的“荔枝病”原来是低血糖症,为什么会这样?!

如果非常喜欢也不能像古人"日啖荔枝三百颗",一次三颗足矣

夏季除了荔枝,还有种类丰富的水果。糖尿病患者更应该注意水果的选择和食用时间。

在血糖控制较为理想且平稳的情况下,可在两餐之间,进食水果。宜选择含糖量较低的水果,例如西瓜、桃、草莓等。避免选择枣、香蕉等含糖量高的水果。摄入不应过量,建议大家与家人或朋友一起分享,即能有效减少一次摄入量,又能增进彼此感情,何乐而不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