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万兴东:百年老字号 今朝展新颜

南阳万兴东:百年老字号 今朝展新颜

一提起万兴东大药房,上点年纪的南阳人都知道,指的是中州东路那处古建筑。2006年电视剧《乔家大院》在央视热映时,许多人被勾起了前往山西乔家大院一游的念头。当时,“老南阳”吕风林就曾对朋友说过:“看清代民居不用跑恁远,咱身边的万兴东堪比乔家大院!”

一个是北方民居建筑瑰宝,一个是历史200多年的南阳老字号,相距千里的两处古建筑有何相似之处?陕西的商人为何落户南阳,并在异乡创下了延续数百年而不衰的品牌?随着万兴东修复工程渐近尾声,这座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即将向市民揭开神秘面纱。

 木雕精美,工艺之高超直追颐和园

记者来到了万兴东大药房,只见数月前还搭着的木架子已经全部拆除,红色的门面房在太阳的照耀下熠熠生辉。这是一处典型的四合院,院子由门房、上房和东西厢房围建而成。让人称奇的是院内无处不在的木雕、石雕。房檐下、柱础上,到处都有惟妙惟肖的花鱼鸟兽的雕花。有民俗爱好者曾专门把万兴东雕花和颐和园雕花做过比较,前者竟有3层之厚,万兴东雕花工艺直追颐和园。

“咱们看到的只是万兴东原貌的一小部分,原来的万兴东,大得很!”作为土生土长的南阳人,吕风林数十年来一直致力于研究南阳民间文化。他告诉记者,眼前的院落仅仅是一个一进四合院,面积只有700平方米。而据史料记载,万兴东原有三进四合院,面积是现在的4倍。

为复原这座古建筑,从2005年起,市文物保护部门便启动了修复重建工程。2007年在进行旧城改造时,有关部门多次勘察,几经讨论,最后做出了中州东路改变走向、以绕过万兴东使其不致遭到破坏的决定。多年来,古建部门为使这座百年老字号重见天日,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如今,经过各方努力,万兴东一进院的门房、上房、前院已修复完毕。预计元旦前后,修复后的万兴东将面向游人开放。

以柔克刚,屹立243年不倒

据史料记载,万兴东大药房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创始人是陕西省华阴县刘子清。当年,刘子清挑着担子,来到航运发达的南阳,在城关南、白河岸边买下近5亩地皮,建起了一座三进四合院,并取名“万兴东大药房”。

这是一个集生产、加工、仓储、销售、生活于一体的大院子,整个建筑从北向南依次为门房、前院、上房、中院、后房、后花园。它的北门开在小东关街上(即如今的中州东路),南门竟然开到了紧临白河的梅花寨墙上,寨墙下就是白河的一处码头。每隔一段时间,商船会从汉口、襄阳溯流而上,给万兴东送来上等的药材。

关于万兴东的建筑工艺,吕风林说,有这样一个有趣的传说。据传当年在建房时,为了让房子更坚固耐用,师傅们使用了特殊的材料——糯米汁。在石灰里掺上点它,能使砖与砖之间黏合得更紧密。

传说毕竟是传说,可万兴东建筑之坚固却是有迹可循的。在院内我们看到,整栋房子是用柱枋、梁枋支撑起来的,所有房屋的前檐墙内都规则排列着撑柱枋。建筑施工人员说,这就是砖木结构。它的绝妙之处就在于能“以柔克刚”,在不受潮的情况下,这样的房子比现在的钢筋混凝土房子更易于保存。

的确,历经地震、日军轰炸等诸多灾难考验而仍能“墙倒屋不塌”,万兴东堪称历史文化活标本。

盛极一时,“大宅门”里故事多

万兴东在清末和民国初期迎来了它的鼎盛时期。当时,它的经营范围已经涵盖了中药的炮制、加工、诊疗、出售,店里光伙计就有100多名。

那时候,南阳的重要防御工事就是梅花寨,可万兴东的后门居然开在了寨墙上,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当时主人身份的显赫。万兴东的富足还体现在房屋的装修上,所有的房屋都修建得极高,墙体超厚,临街5间高大门房的地板均用厚木板铺成,离地面约有10厘米。

万兴东的后人刘女士曾经讲过这样一个小故事,当时白天做生意时,伙计们都会把收来的铜板放进店里一个小口大木箱里,晚上再由东家开锁取走。有时候忙起来,伙计们来不及跑到木箱旁,便会离老远把铜板直接投进去。当然,铜板偶尔会掉进地板缝里。这样日积月累,到1958年大炼钢铁时,人们拆掉万兴东的地板准备去当燃料,竟在地板下清理出两架子车铜板。事后不久,吕风林等人到万兴东清扫“老墙土”做肥料,竟然又筛出几筐铜板。

 诚信经营,儒商精神代代传承

在万兴东的发展史上,几乎没有生意艰难的记载。解放前,它是南阳最著名的老字号,经营辐射至各县,当时的人们都以到那里抓药为荣。解放后,它仍然是南阳最大的药房。刘家的后人还曾作为代表参加了1956年举行的全国工商业者联合代表大会,并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颖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轰动一时。

尽管生意做得很大,但万兴东对前来求医求药的人却全部以诚相待,绝不做店大欺客之事。他们还经常开展济世救贫、抚慰帮困的活动。遇灾荒之年、疫病流行时,万兴东往往还自出资金搭建屋棚,免费为百姓看病、熬药、施药。

万兴东的诚信经营理念还体现在产品环节上。比如采购,当时万兴东所用的枸杞和甘草,必定从宁夏采购。万兴东的该炮制的药,全部经过“九蒸九炙”,绝不少一道工序。他们的门房大堂内还挂着这样一副对联,“慎之慎之,武乡侯小心谨慎犹有街亭之误;钦哉钦哉,张仲景医家神圣遗著金匮玉函”,这也是在时刻提醒伙计们工作时务必认真谨慎。

一个外来的商人在南阳扎下根并创下延续200多年而不衰的商号,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这个奇迹的背后,除了商家勤俭耐劳、善于持家这些优秀品质外,还隐藏着诚信经营、取之有道等朴素的商业理念。这些无形的东西,可以说是百年老字号给今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文章来源:南阳日报(2010-12-2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