尬厕到底尴尬了谁?

“一块木板两块砖,三尺栅栏围四边,苍蝇蚊虫满天飞,白天尴尬夜里险。”是绝大多数农村厕所的真实写照,旱厕的窘境一直以来都是乡村卫生环境的一大短板。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兴起,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城镇化的全面推进,近年来农村“三大革命”之一的旱厕改造屡被提及。

尬厕到底尴尬了谁?

厕改可以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减少传染病几率,提升农民素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因此一经推出就深受老百姓的拥护和支持,捷报频传。但近日的一则消息引来质疑声声,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在山西省太原市娄烦县,部分农村在厕所改造中出现了“半拉子”工程,黄土地里,白色的厕所蹲坑格外显眼,却既没有围墙,也没有屋顶,被媒体称为“尬厕”。如今,村民们大小便只能东躲西藏。

除此之外,厕所的修建地点和数量也备受村民质疑。据媒体报道,一些村民家门口就有三四个蹲坑,甚至在山坡和沟里也有修建的蹲坑。

事情经媒体报道以后,引起娄烦县相关部门的重视,娄烦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24日通报称,将制定整改方案,限期整改落实到位。

尬厕到底尴尬了谁?

公众需要了解的是,在这次厕改项目中,相关部门是否按照预算,提前做好改造地点和数量规划?是自建还是外包,又是否中饱私囊?合理完善的考核标准何时建立?后续的相关服务又在哪里?

农村的“面子问题”,说到底,是考验当地职能部门统筹管理和计划执行的“里子问题”。(观媒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