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宣传 品质与情怀并重

近年来,电视广告看似百花齐放,实则良莠不齐,乱象丛生,虽然国家对于广告的管控从未松懈,但电视台和广告主从未放弃这块“大蛋糕”, “明修栈道”遵守规定,“暗度陈仓”收取暴利。

虚假式宣传

广告宣传 品质与情怀并重

电视平台算得上是广告商的一隅之地,更有商家在节目间隙插播长达半个小时的广告,大多是些减肥药、保健品、收藏品,拿养生保健品为例,多家省级卫视均有播出,打着“XX养生论坛”的栏目旗号,请来各色“大师”坐镇,你方唱罢我登场,颇有百家争鸣之势。这些神医似乎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现代医学中的疑难杂症在他们手里像对待感冒发烧一般轻描淡写,便可治愈。期间还有“患者”作捧哏,叙述自己的“亲身经历”,感谢神医将他们从糖尿病、冠心病、癌症的病痛中解救出来。再配以热线电话的销售套路,整个过程细致严谨,初次接触的人都会恍惚相信。

广告宣传 品质与情怀并重

然而产品真有这么大功效吗?神医大师确有其人吗?还没等公众闹明白,这些人早已赚的盆满钵满,重新包装换个故事,进行新一轮的产品推销了。只剩下信以为真的顾客,拿着身体和金钱“试毒”。

这些消费人群大多是身患病痛的老年人,他们久病难医,子女对他们缺乏关爱,防骗意识较弱,而虚假广告中的“免费牌”、“亲情牌”、“专家牌”正中下怀,于是这些消费者心甘情愿为其买单。

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秘书长刘学聪表示,保健食品出于食品和药品间的真空地带,优于普通食品的功效声称,低于药品级别的市场准入。界限无法准确划分,加之巨额利润的诱惑,使得一些企业心存侥幸,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如果被举报,也不过寥寥几笔的罚款,无关痛痒。

广告宣传 品质与情怀并重

针对这一乱象,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来规范市场行为——补齐监管短板、释放治理效能、落实平台责任、加强健康普及。重拳出击之下,作为消费者的我们也应当擦亮双眼,在了解市场行情动向和政策法规的基础上理性消费,判断广告用词是否涉嫌夸大和虚假宣传。

洗脑式宣传

“找工作,上BOSS直聘,升职加薪,找工作,直接跟老板谈!”“旅游之前先上马蜂窝,为什么先上马蜂窝?为什么……”“你知道吗?你真的知道吗?你确定你知道吗?你真的确定你知道吗?”

广告宣传 品质与情怀并重

在这个世界杯的狂欢夏日,中国队未曾掀起狂潮,但中国广告却赚足了眼球,这类简单粗暴的广告模式让人反感,早在十年前,就已经有“脑白金”“旺仔”等广告以洗脑模式霸屏,如今人们的审美水平大幅提高,广告商却似乎仍旧止步不前,然而对于观众的质疑和职责,广告主似乎还有一套理论支撑——“定位”理论认为:品牌应该通过简单的语言描述,来给品牌确定与众不同的定位,突出自身差异点;“饱和攻击”媒介策略认为:当品牌树立了一个明确的定位后,就应该集中时间和资源,形成对消费者充分的曝光,让他们更容易形成记忆;“靶子论”认为,媒介和大众之间是枪弹和靶子之间的关系:只要对准了扫射,大众只能照单全收。马蜂窝和知乎洗脑广告背后的男人叶茂中表示:“客户的钱投在世界杯这个流量池里,有了巨大的反应,被人记住了,就比什么都值得!”

短期内似乎真的达到了让观众熟记于心的效果,然而此法对于企业长期的发展和情怀的塑造却有害而无一利,放眼整个产品市场,洗脑式广告会拉低整个广告行业的发展水平。无需创意和情怀,就能达到预期目标,只不过是昙花一现,真正新颖的广告模式和直击内心的文案创作,会像陈年老酒一样,回韵悠长,耐人寻味。

广告宣传 品质与情怀并重

用《人民日报》近日的点评作为结尾, “在市场指标压迫下不去想创意、雕琢文案,却将品牌形象交给洗脑广告,这是一种悲哀!”(观媒君)(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