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pick一首歌吧

人物简介

今天来pick一首歌吧

“奶奶灰”乐队,组建于2017年,成员为江苏省高级法院审判监督第二庭法官赵俊、江苏省高院执行局综合协调处长朱嵘。赵俊网名“桂公梓”,曾凭借科幻短篇小说《金陵十二区》,获得中国科幻银河奖、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朱嵘爱好弹琴唱歌,学生时代曾与同学组过乐队,并创作过多首歌曲在校内演出。今年5月,由乐队创作的歌曲MV《宁海路75号》走红网络。

今天来pick一首歌吧

舆情要点

2017年,在一次江苏高院的文艺演出后,赵俊和朱嵘决定组建“奶奶灰”乐队,随后便一直着手于乐队处女作的创作。基于二人商议的宣扬法院工作精神的大方向,10月,赵俊将《宁海路75号》的歌词创作完成。但由于法院工作繁忙,加之朱嵘并非科班出身,只能依靠反复的哼唱调子,用手机录音并慢慢整理,因而直至2018年2月,歌曲的谱曲才全部完成。随后,制作完成的歌曲小样被江苏省高院相关部门发现,着手推进歌曲MV的制作。

MV以动画人物为主人公,讲述了法官一生的故事。在南京宁海路、江苏高院大楼、法庭等场景中融入了法院的工作细节,从庭间到案卷,将江苏省高级法院的历史铺陈在观众眼前。主人公从初来乍到的青涩小生,到离开法院时满头银发,戳中了众多网民的泪点。

2018年5月18日、19日,江苏省高院微信公众号连续推出该部MV及歌词、音频后,引发刷屏式传播,阅读量超过“10万+”。

5月25日晚,微信公众号“人民日报评论”发布“睡前聊一会儿”文章,向读者推荐歌曲《宁海路75号》,“一方面,民谣的清新与机关的严肃,制造出新鲜又强烈的文化反差,更重要的是,它确实真实而克制地唱出了很多一线公务员的工作与生活、青春与理想。”

5月30日,《人民日报》刊发评论员文章《“机关民谣”,唱出坚守的柔情》,肯定江苏高院法院人以歌言志的积极意义,“以梦为马、青春万岁,一首歌浓缩了一个群体的共同心声。”

在歌声之中传达法院人的情怀,奶奶灰乐队彻底地走红了。歌曲MV发布后,人民网、光明网、《现代快报》、荔枝网等媒体纷纷转载推介,网民评论热烈,好评如潮。

歌曲链接

《宁海路75号》

作词:赵俊 作曲:朱嵘

那一年的那一天,来到这门前,满地的梧桐叶,初来乍到的秋天。穿制服的小姐姐,漂亮得不明显,你说梦想定会实现,在未来的某一天。时间好像一转眼,故事走了这么远,从庭间到案卷,生活只剩这么点。渐退的发际线,朝如青丝暮成雪,你问我还是不是,当初的文艺小青年。

你说十年如一觉,流光容易把人抛,大院里岁月静好,没有谁是不能少。给兰草拍个照,带不走也别忘掉,我们还在同一道,只是换了个门牌号。你说铁打的营盘,流水从也不靠岸,我们只是个过客,守好自己的这一站。别后的大河山川,好多梦等着伸展,喝醉之后你却说,好想念当初的白衬衫。

多少年月,多少颠沛,多少陌生人,多少次头顶一片月,胸中万户阅卷声。穿制服的小姐姐,已回家抱上了外孙,电梯里的年轻人,那眉眼很像我们。终会有那么一天,要告别这扇门,满地的梧桐叶,不期而来的风。写下过那些句子,档案室落满灰尘,不需要更多举证,那就是我们的一生。

世界很大,我们很小,谁年少不向往天涯海角。梦想易逝,红颜易老,每天在现实里移动双脚。昼夜奔跑,此中味道,早在你心上烙下记号。值不值得,抬头看到,这里是宁海路的75号。

媒体评论摘要

《人民日报》:“机关民谣”,唱出坚守的柔情

从彩虹合唱团的持续火爆,到《宁海路75号》被单曲循环,今天的年轻人,更具创意去实现文化表达与价值感染。当一首举重若轻的歌,能让平时“压力山大”的法官听得感动万分,一曲轻风拂柳的演奏,拉近公职人员与群众的距离,恰恰说明传递“爱岗敬业”的理念,并不需要竭尽力量的呼号;筑牢一个公职人员的理想信念,也不一定就非得慷慨陈词;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并不局限在字正腔圆、大词宏论。宣传工作可以有更多润物细无声的力量。有时候,真实而克制的音符,轻松而酣畅的表达,更能唤醒青春热血,凝聚价值认同,只要它们真正触及人们心中流淌的那首歌。

微信公众号“人民日报评论”:《宁海路75号》:唱出时代的坚守

与几年前那张著名的“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辞职小纸条不同,这首歌没有仗剑天涯的壮阔,甚至没有一句豪言壮语,有的是平凡工作中的坚守。其实,无论是立案制改革后忙到焦头烂额的法官,还是奔忙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干部,一丝不苟做好手头工作,是绝大多数公务员的日常。而这首歌最难能可贵的精神,正在于传递出如何在重复而庸常工作中保持奋斗激情的信念。就像词作者所言,这首歌不止是写给自己,而是写给所有的法院人、所有的法律人,乃至所有在机关大院奉献过芳华、燃烧过青春、追逐过理想的人们。可以说,《宁海路75号》在致敬身边的奋斗者,更在激励更多的同行者。

网民观点摘编

@笑笑:点赞!青春与岁月无关,理想和奋斗相随。

 @杜鹏:感动,美好又真实,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法官形象,还看到了在生活中拼搏奋斗的自己,最喜欢那个年迈的法官对视年轻的自己的镜头,我希望当我老的时候,想到那个莽撞的小伙子,不会遗憾,不会后悔,那就足够了。

@Z’ze:同为法院人,看到十几年前的老制服,想到十几年前还是实习生的自己。如今,已在当初梦想的岗位上摸爬滚打了整整十年。理想还在,初心没变。

@高原丝路:每幅画面,每句歌词,每个音符,都是激荡的青春、无悔的岁月、司法的情结。感谢创作团队的付出,也欣赏每位的才情,更赞赏作品所传递出的积极向上、砥砺前行的精神风貌和满满的正能量。

今天来pick一首歌吧

舆情点评

一首《宁海路75号》,让人们看到了不一样的法院人。平日中,人们在法庭上、新闻中看到的法官是严肃的、理性的、不苟言笑的,而这首歌表现出的法官是一个平凡的工作者坚持初心、追求梦想、恪尽职守的形象,也会怀念青春易逝,也会感叹容颜易老。如此贴近大众的描画,正是社会中大多数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辛勤耕耘的写照,因而能够引起广泛的社会共鸣。

李俊和朱嵘的才华让人欣赏,他们身上传达出的坚守精神同样值得敬佩。赵俊在回答记者“是什么让你们坚守呢?”的提问时,回答是“情怀”。他说,年轻人都渴望浪迹天涯,但进入法院或其他机关,就很难有机会去实现。但因为喜欢这份工作,愿意将其作为一生的事业。虽然工作之后会发现,可能现实离理想有一些差距,但是要抱着一种不想放弃的信念和信心,相信司法环境会越来越好。朱嵘说,主人公背后的墙上写着“为了公平正义”,这是江苏高院的院训,表达了法院人的情怀,“这是我们想传达的精神”。正是怀揣着这份信念,两个人组起这个乐队,唱响这首歌,鼓舞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司法事业中,也鼓励在各个岗位中的人们固守己心、脚踏实地。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作为一次官方行为,《宁海路75号》对江苏高院的积极宣传作用效果显著。这彰显出了在全媒体时代,创新形式的新媒体宣传手法是与时俱进的,是获得人们认可和喜爱的。这也为新时代的官方宣传提供了思路。江苏省高院新闻办主任张志平是该MV的制片人,他表示,这部MV基本没有大话、空话、硬话,是该院改变说教式宣传方式的一次尝试。以清新活泼的“机关民谣”,原汁原味地反映法官工作中的酸甜苦辣、情怀追求,可以称得上是“把有意思的事做得有意义”。氛围轻松愉悦,内容积极奋进,群众喜闻乐见,《宁海路75号》的宣传经验无疑值得更多部门借鉴。(王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