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2018年“四送一服”双千工程集中活动开展情况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高位推动、上下联动,同频共振聚合力。一是迅速行动。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5月3日,我市召开省、市工作组对接会,对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集中活动进行了部署安排,明确集中活动工作内容,安排前期集中宣讲和走访调研工作计划,落实人员职责分工,制定印发《2018年黄山市“四送一服”双千工程集中活动实施方案暨省市联合工作组工作方案》,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全面推动“四送一服”双千工程“送”出成果,“服”出成效。二是高位推动。省“四送一服”第十六工作组组长、省住建厅副厅长陈扬年自始至终坐镇黄山,亲自带领省工作组一行,组织指导活动开展,深入企业解决难题、亲赴一线督查督办,有力保障了集中活动各项工作的高效有序运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四送一服”双千工程集中活动,正在中央党校学习的市委书记任泽锋通过多种方式多次听取汇报,提出明确要求,指导工作开展。市委副书记、市长孔晓宏亲自组织开展集中活动,5月9日会同省“四送一服”工作组深入黄山华惠科技、神剑新材料、恒(新)远公司、泰达新材料、新诺精工等企业,了解企业发展现状,现场帮助企业解决有关困难和问题;5月22日又主持召开集中活动专题调度会,就进一步做好“四送一服”工作进行了再安排再部署。市几大班子领导积极投入、踊跃参与“四送一服”工作,副市长毕普民全程组织、全面负责集中活动各项具体工作,有力推动了“四送一服”双千工程集中活动顺利开展。三是上下联动。对接省工作组,及时成立了市集中活动工作专班,并从市经信委、住建委、金融办等28家部门抽调了7名县级干部、28名工作人员,组成7个专门工作组。各区县、园区抽调130余名干部成立17个工作组,层层制定实施方案,同步推进活动开展,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二)统分结合、深入调研,走访宣讲全覆盖。一是全面开展集中宣讲。5月5日,以视频会议的形式召开全市“四送一服”双千工程集中宣讲会,市、区县200余家企业、620余人参加了会议。随即,省、市工作组分成3个工作小组分赴各区县、园区联合开展政策宣讲,各区县、园区工作组也同步开展宣讲活动。集中活动期间,共召开各类政策集中宣讲会39场次,开展走访宣讲1019场次,全市共有2674户企业人次,1238名干部人次参加。二是深入开展走访调研。按照“四个全覆盖”要求,省、市、县工作组深入一线扎实开展走访调研,与企业面对面进行交流座谈,了解企业运营、项目建设、政策落实情况和存在的困难问题。集中活动期间,共走访调研企业591户(其中,省市工作组联合走访231户,区县、园区自行走访360户),召开座谈会124场次(539户企业人次参加),印发省市政策汇编等宣传材料4277份。三是创新开展回访问效。为确保问题解决落地见效,我市专门对集中活动情况组织开展了“回头看”,省、市工作组分成3小组,重点对徽州区、歙县、祁门县进行了回访,随机抽取了13户前期走访调研的企业,了解企业反映问题的办理情况,并征询企业对集中活动的意见和建议。回访的企业普遍对“四送一服”集中活动给予充分肯定,纷纷称赞“四送一服”活动不走过场、不是一阵风,确确实实帮助企业解决了不少实际困难和问题,有力提振了企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三)精准发力、分类施策,问题解决成效实。一是建立清单分类解决。聚焦政策落地的“堵点”,瞄准企业发展的“痛点”,通过走访调研、交流座谈、发放企业信息登记表和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广泛收集政策执行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分门别类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工作清单。对于现场能解决答复的,当场予以解决答复;现场难以解决答复的,要求有关部门限期予以办理;对于市和区县难以解决的,及时提请省“四送一服”双千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积极争取省里予以重点支持,帮助协调解决。集中活动期间,共收集各类问题609个(其中,省市工作组联合走访收集问题392个,区县、园区自行走访收集问题217个),目前已办结462个、办结率75.86%,持续跟踪办理147个(其中,提请省有关部门办理问题17个)。二是严格督办限时解决。由“四送一服”办公室会同市政府督查室,对市直部门办理的问题,采用“督办单”的方式,限期5个工作日书面回复企业;对区县、园区办理的问题,强化督查指导,要求问题处理情况第一时间反馈市“四送一服”办公室。共下发市政府督办单31份,确保了“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三是专家引路示范解决。充分发挥省“四送一服”工作组专家教授作用,专业化指导、示范性引路,有效帮助企业解决了一批技术性难题。如,针对安徽恒远新材料有限公司反映的“在反应釜打开投料孔盖瞬间,会有微量有机物挥发”问题,省、市工作组专家及时会诊攻关,提出改造建议,并建立了专家与该企业的常态化沟通联系机制,有效推动了这一技术难题的解决。该企业主要负责人称赞,工作组专家水平高、能力强、作风实,在企业发展的关键时期送上了一场“及时雨”。

(四)多措并举、内引外联,要素对接成果丰。一是认真办好人才要素对接会。5月18日,举办全市人才要素对接会,组织新起点、新坐标、上海外服、苏州成诺等职业培训机构和市内外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与企业进行对接,吸引68家企业、700余名各类人才参与,达成人才要素合作协议66份,其中167人与企业达成初步意向。集中活动期间,共签约意向性人才要素对接项目230个,帮助企业解决用工4600余人次。二是认真办好产学研用合作对接会。5月22日,举办产学研用合作对接会,邀请了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合肥工业大学、西南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安徽工业大学等20余所省内外高校院所,80余家有产学研用要素需求的企业参加对接会。会上,市政府与安徽理工大学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现场签约新材料、汽车电器、绿色食品等领域合作项目20个,合作金额1000余万元,预计成果转化后可实现产值1亿元以上。同时,依托“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云平台”等载体,加强线上线下科技成果转化对接,及时向社会提供科技创新政策、科技专家和产学研合作项目信息。三是认真办好要素综合对接会。5月24日,举办要素综合对接会,现场开展金融、产学研用、人才、土地、信息服务及其他问题要素对接,共组织市直有关部门、金融类机构、高校院所和120余家企业参加,现场签约项目39个。集中活动期间,全市金融方面共签定上市挂牌合作项目12个,基金落户意向协议2个,银行对接项目156个、金额69.83亿元,融资担保对接项目28个、金额1.863亿元。土地方面收集要素需求33项,制定了土地要素对接实施方案,正在积极推进落实中。同时,全面加强信息服务对接,专门召开了“建设网络强市,共筑美好生活”发布会,通过提供云服务等方式,为企业发展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预计可降低企业信息服务年费用9000万,节约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本30%以上。

(五)立体宣传、持续造势,集中活动氛围浓。一是传统媒体有声音。组织黄山日报、黄山广播电视台等市内新闻媒体,通过开辟专栏、专题等方式,全程跟踪报道全市“四送一服”集中活动;组织向中央和省级新闻媒体报送我市“四送一服”开展情况的新闻线索和报道素材,扩大对外影响,安徽日报、安徽广播电视台、黄山日报、黄山广播电视台共刊发报道30余篇次。召开“四送一服”工作新闻发布会,向16家主流媒体专题介绍了简政放权、市场准入、互联网+政务服务、市场监管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服务的情况。同时,市“四送一服”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发工作简报20期。二是网络媒体有互动。5月18日,“四送一服”领导组主要成员单位、市经信委主要负责同志做客市政府网站“在线访谈”节目,就我市开展“四送一服”集中活动与网友在线交流、倾听咨询、解答疑问,现场接受和答复网友问题20余个。在市政府网站上开设专栏,通过“黄山发布”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推送“四送一服”最新动态。集中活动期间,中安在线、新浪网、央视网、省“四送一服”网站等省级以上网络媒体刊发我市信息30余篇次;“黄山发布”微信、微博、市“四送一服”专栏等网络刊发270余篇次。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主动靠前服务,推进“四送一服”常态化。调整充实服务企业团队,常态化进企入园开展服务,持续收集和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面临的各类问题。把“四送一服”双千工程与深入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和政府服务提质提效工程结合起来,与加快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改革结合起来,同向发力、整体推进,全力优化政务服务,着力打造“四最”营商环境。

二是完善工作机制,推进“四送一服”规范化。加大省“四送一服”双千工程综合平台推广应用力度,畅通企业问题反映渠道,让更多的企业登录使用。以帮助企业解决问题为着力点,严格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进一步健全完善联系包保、联动推进、问题分办交办、协调调度和挂牌督办等各项工作机制。

三是加强工作创新,推进“四送一服”制度化。深入开展企业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和共性问题集中攻坚,特别是对涉及多部门职责的问题,变串联服务为并联服务,加强工作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对于涉及制度和政策的问题,加强顶层设计,有针对性地出台操作性强的配套政策措施,为解决问题创造条件。

四是严格督查考核,推进“四送一服”高效化。将“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抓紧制定出台我市考核办法。市“四送一服”办公室、市政府督查室对各地各有关部门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检查,对工作推进不力、问题解决不力的,将严肃追责问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