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桥故事」五里界三眼桥:承载200多年岁月沧桑

文/王名主

「古桥故事」五里界三眼桥:承载200多年岁月沧桑

在五里界街李家店村南部约700米的梁子湖宁港汊上,有一座三孔古桥矗立湖中。

「古桥故事」五里界三眼桥:承载200多年岁月沧桑

该桥系三孔石拱桥,全用青条石砌建,间夹有少量的红砂石。占地面积约200平米。桥身全长36米,桥面宽6到7米。中孔4.3米,拱顶距水面2.8米;侧孔跨度3.2米,拱距水面2.5米。桥坡度7度。方向此偏东50度。桥侧面墙体采用一顺一丁错缝交替砌筑,东西两端侧面各建有“八”字形的挡水墙,并且在桥墩两边各附建有挡水墙柱,墙柱前端呈“△”形。起到分水进孔,减缓水流对桥墩的直接冲击,同时也具有对桥墩的保护和稳固作用。桥两头原有一段青石铺垫的路面,文革时期受到损毁。

2005年,市文物部门在江夏进行文物调查时发现了这座建于清代的古桥,在江夏已发现的10多座清代古桥中,多为单孔桥,像三眼桥类似的多孔桥,尚属首次发现。也是江夏仅存的一处多孔古桥,当地村民们称之为“三眼桥”。 于2013年3月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此村《王氏宗谱》记载,这座桥是清代一个叫王金川的翰林官督办兴建的,距今有200多年的历史,这样的三眼桥是江夏仅有的一座三孔石拱桥,在桥梁建筑史上有研究价值。该桥连通李家店与纸坊宁港狮子山,桥下是梁子湖的宁港汊。由于多年风雨侵蚀,加上树根挤压,古桥一侧坍塌。

据该街文化站负责人王华回忆,2013年,由市政府拨专款,江夏区文物部门负责对三眼桥进行了大修,总投资30万元。区文物部门特地选在枯水期时,对古桥进行抢修,排水、清淤,修旧如旧,尽量将这一珍贵的古迹完整地保留下来。修复后的三眼桥显得更加古朴、典雅、壮观。

三眼桥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在三眼桥附近还有一间红砖小房子很是显眼。68岁的夏老就住在这里,守着他的鱼塘。他是土生土长的李家店人,谈起三眼桥,他如数家珍。

夏老介绍,打小时起,就听父辈讲起这个故事。别看现在这里人烟稀少,当时这里是宁港码头,连通梁子湖,附近有集市,商贾云集。是很繁华的地方,人来人往。每天来来往往船只穿行,卖货买货的商贩和客商汇聚于此。从鄂州那边运来的物资就在这里缷货,然后再运到城里去。相传在清代,有位叫王金川的翰林官,看到这里生意红火,但两岸百姓却来往不便,迫切需要一座桥,方便通行。王金川征求民众意见后,就开始筹款,决定修建一座三孔桥。

修建当日,按照当时当地习俗,杀了八匹马祭祀。三眼桥建成后,与五里界街西北面的梅家桥、纸坊的灵港桥,处在同一条古驿道上,成为当时的交通要道,每日上下桥的老百姓摩肩接踵。为了感谢王金川兴建这座桥,凡是附近的民众红白喜事路过此桥,均要燃放鞭炮,并下来磕拜三谢。

夏老说,桥修建得相当坚固,以往每次大水来时,古桥都没有被冲毁。1998年发生特大洪水,当时周边居民家一楼水都淹到桌子上,大家纷纷议论:“这桥怕是保不住啰!”没想到等到大水退后,这三眼桥依然坚挺。桥修复好后,常有游客前来参观古桥,一年又一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