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不同音區張惠妹的演唱特點

就已有作品看,從前,張惠妹的低音區常常使用的是在傳統聲樂技巧上視為禁忌的壓低喉頭的方法演唱。但是,張惠妹在壓的程度上作了恰如其分的控制,沒有使聲音因為位置的過低而哽咽住,或者放不出,相反,合理的低位置,藉助於靈敏的麥克風和現代音樂錄製設備,張惠妹低音演唱方法的收斂和內抑,在歌曲的整體中發揮了低音部分非常好的作用,呈現出內斂、感人的效果 ——譬如《旅程》專輯中我所偏愛的歌曲《雪地》,主歌開頭時的兩三個樂句,為副歌吶喊式的高潮做了很好的鋪墊,含蓄、深沉、甚而有些冷硬。

看看不同音區張惠妹的演唱特點

而高音區的演繹,阿妹通常使用的是全真聲 ——譬如那首大家都很熟悉的、能夠代表性地說明阿妹的演唱方法的《站在高崗上》,最後一個音,也是整首歌的最高音,阿妹靠的是其過硬的嗓音條件和底氣的支持。

這和另一位大家熟悉的力量型的歌手李娜是不太一樣的。李娜受過系統的民族聲樂訓練,儘管個人的志趣指引著李娜最終走上了通途聲樂的道路,但民族聲樂的方法顯然還是給了她最大的影響,甚至可以這樣說,她聲樂演唱的大廈是建築於民族聲樂方法上的。李娜的高音演唱,混合聲技巧用得比較多 ——當然李娜也是中國最好的歌手之一,李娜真聲的能力也是很強的。所以,李娜的真假聲混合時,聲音基本上還維持在了半真聲的狀態上——《青藏高原》開篇和最後一個樂句的兩個最高音就是如此的。李娜的聲樂技巧的方式在相當長一點時間內,通過所配唱電視劇的傳播,影響了諸多人。李娜聲樂演唱上非常注重咬字的清晰,收韻甚至過於強調——這也是以李娜為始創的這一支通俗演唱技法為人所詬病的地方,因為,通俗音樂畢竟是較為貼近聽眾的,這麼做顯然是誇張了的。無論如何,李娜為相當長時間內中國通俗聲樂的演唱方法做出了絕好的開拓和示範,而這點,並沒有得到普遍的認識。隨著時代的發展,隨著李娜隨佛緣而出家,淡絕於歌壇後,這一點更不再為人們所熟記了。只有,當那首那首傳唱不衰、高亢嘹亮、悠遠感人的《青藏高原》響起,以及在偶爾的聲樂比賽中,一個個類李娜的聲音,頑固地擴張著甕聲甕氣、費力的演唱,我們才會想起她。

看看不同音區張惠妹的演唱特點

那麼,阿妹的高音區是不是全然使用真聲呢?或者,阿妹是否不善於使用真假聲混合的方法或者半真聲呢?喜歡唱歌的朋友可以點擊文章下面的“瞭解更多”或使用手機百渡一下“說話式唱法”進行系統的學習

並非如此。在阿妹的歌曲《愛什麼稀罕》和《純真年代》裡,幾個高音的 “AN”和“AI”的韻,演唱難度是很大的,一不小心則容易唱破。演唱這幾個音不用混合音都不行。而阿妹這幾個音的表現可圈可點。聲音集中在了鼻翼,喉腔較圓地撐開,嘴唇橫移,腹腔提供氣息支持,“AN”和“AI”的韻巧妙地收在了“A”上,力度大小適中,完成了幾個高音的演繹。同樣的方法還用於阿妹在《歌聲妹影》演唱會上翻唱的莎拉·布萊曼的《TIMETOSAYGOOD-BYE》上,最後一個音的“BYE”,歸韻在“A”上,由於音比較高,所以先是用半假聲發出,繼而在延長音上實現到半真音的轉換,最後再賴以口腔的繼續張大,落實為真聲,如此,才使得長拍子能得到圓滿的表達。

看看不同音區張惠妹的演唱特點

喜歡唱歌的朋友可以點擊文章下面的“瞭解更多”或使用手機百渡一下“說話式唱法”進行系統的學習,讓老師幫你做一個專業的發聲測試,先找到你的問題幫你調整一下,在為你量身定製學唱計劃,科學系統全面的進行學習唱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