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中關於氣度的故事:田豐和婁敬同樣的勸說卻得到不同的結局

劉邦做了皇帝之後,強大的北方匈奴時不時來邊境上搶搶劫、燒燒火、殺殺人,成為嚴重邊患。

於是劉邦決定親自去教訓教訓這幫沒文化的二桿子強盜。

侍臣婁敬在經過分析了當前形勢後,認為在剛剛結束了秦末天下大亂的漢帝國家底還不夠厚,還沒有力量去教訓那幫強盜,宜採取懷柔手段。

劉邦不聽勸,偏要去打,結果被匈奴冒頓單于圍困在了平城。後來採用老狐狸陳平的計策,好不容易才逃了回來。

事後,劉邦後悔當初不聽婁敬的勸阻,重賞了婁敬。

歷史中關於氣度的故事:田豐和婁敬同樣的勸說卻得到不同的結局

婁敬

漢末,雄踞冀州的袁紹打算要親自去教訓一下不聽話的小弟曹操,同時迎回漢獻帝。

謀士田豐認為當初應該趁曹操立足未穩的時候去打,此時已經錯過了打曹操的最佳時機,還是不要去的好。

袁紹不聽,田豐苦勸,一氣之下,袁紹把田豐抓起來投入了大獄。

不出田豐所料,在官渡,袁紹被曹操一頓痛扁,慘敗而歸。

得到消息後,和田豐私交很好的獄吏向田豐道喜:主公沒聽你的話,慘敗而歸,這次回來後該放你出來了吧。

然而田豐卻長嘯一聲道:我的死期到了。主公是一個極好面子的人,如果這次他勝利回來,肯定會放我出來,好在我面前驕傲一把兒,但他這次失敗回來,在我面前丟了大面子,必然會殺了我。

果然,田豐被袁紹賜死於獄中。

歷史中關於氣度的故事:田豐和婁敬同樣的勸說卻得到不同的結局

田豐

什麼是氣度?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劉邦和袁紹這麼一比較,自然就看出來了。所以說不怕跟壞人,就怕跟錯人,婁敬和田豐都是相近故事情節,主公都是戰敗了,可最後一活一死。就看出做主公的氣度大小了。

歷史中關於氣度的故事:田豐和婁敬同樣的勸說卻得到不同的結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