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是三國最聰明的人,卻是最清醒的人,預料到自己的死亡

他不是三國最聰明的人,卻是最清醒的人,預料到自己的死亡

三國時代人才輩出,足智多謀之士燦若星河。然而聰明者未必清醒,鳳雛先生夠聰明,卻慘死落鳳坡下;楊修夠機智,卻看不出曹操的殺心。相比之下,田豐未必是最聰明的人,卻是最清醒的人。

田豐是河北軍閥袁紹的謀臣。東漢末年,群雄逐鹿中原,眼看著曹操的勢力日益擴張,袁紹不能容忍,決計攻打曹操佔據的許昌。田豐諫阻道:“曹操最近剛剛戰勝劉備,許昌的防衛又嚴,而且曹操善於用兵,變化多端,雖然他的兵力很少,卻不可輕敵,不如長期同他相持,多出奇兵襲擾,不出三年,勝利必然可坐而待之。若是同他決戰,萬一不能取勝,後悔也來不及了。”

他不是三國最聰明的人,卻是最清醒的人,預料到自己的死亡

袁紹自恃兵多將廣糧足,不把田豐的話當回事,田豐一再強諫,袁紹反而說他沮喪軍心,將他囚禁起來,不許他隨軍出征。當曹操得知這個消息後,高興道:“這一回袁紹敗定了!”

果然,官渡一戰,曹操以少勝多,大敗袁紹。袁紹的部下哭泣道:“如果有田豐在此,我們也不至於失敗到這個地步!”袁紹也頗為愧悔。力主與曹操決戰的逢紀唯恐被袁紹遣責,更擔心今後田豐的地位會超過自已,便挑撥說:“田豐聽說將軍失敗,鼓掌大笑,因他事先言中而高興不已。”

他不是三國最聰明的人,卻是最清醒的人,預料到自己的死亡

其實這完全是無中生有的謠言。當袁詔兵敗的消息傳回後方後,有人對田豐說:“這一回你一定會被重用了。”田豐清醒地說:“袁公貌似寬厚而內心十分猜忌,他並不理解我的一片忠心,我一再跟他持相反的主張,冒犯了他。如果他取勝了,也許一高興會赦免我;如今他吃敗仗了,又惱又羞,猜忌之情將更加重,我不能指望再活下去了。”

果然,袁紹聽了逢紀的讒言後,對部下說:“我沒有用田豐之言,到底被他所恥笑。”竟將田豐給殺了。

他不是三國最聰明的人,卻是最清醒的人,預料到自己的死亡

田豐的遭遇證明了這樣一種歷史現象:一位掌權者一時心血來潮,作出了某項重大的決策,一位臣下清醒地看出了其中的弊端與惡果,忠心進諫。後來事實證明臣下是對的,掌權者必然惱羞成怒,臣下必然不得善終。

他不是三國最聰明的人,卻是最清醒的人,預料到自己的死亡

逢紀之類進讒者的可恨可卑之處在於,他們不管掌權者的錯誤給國家帶來的巨大災難,為了給掌權者保住面子並進而邀寵,為了發洩對比自己高明的忠貞大臣的妒恨,鼓動如簧之舌,進讒挑撥,必然十拿九穩可以奏效。於是,錯誤得以肯定,邪惡得以逞威,而正義卻受到了壓制。

田豐正是清醒地認識到這兩點,對自己的死亡也有了清醒的預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