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我不是藥神》?

今匯人

電影《我不是藥神》,在網上引發了大波的討論。作為難得的現實主義題材影片,所有黑色荒誕之處,卻真實的反映了現實生活中很多矛盾,尤其天價藥與病人以及藥品製造商之間的角力。它比起什麼《美麗心靈》,真是要高明瞭許多。



電影中程勇原是一個販賣印度神油的藥販,一個有家暴行為和孝順兒子雙重面目的男人。因父親患癌而走上代購印度仿製抗癌藥之路。從單純的掙錢到成為癌症病人託付希望的藥神,到法庭外夾道歡迎的人神,他的"封神”之路異常心酸。

這部改編於真實題材的電影,原型主角叫陸勇,拋開有關的法律問題不說,那些癌症患者對於生命的渴望。"我不想死,我想活著”,絕望中的掙扎溢語言表。然而動輒上萬的抗癌新藥,不是一般的人能夠承受得起的。


都說生命無價,可你得了絕症進了醫院,只有每天花銷上成千萬元,才能得以保全生命的時候,你會發現生命其實是有價的。都說人生而平等,有錢就該活,窮人就該死嗎?雖然任何時候,任何社會也不可能做到絕對的公平,然而道德與現實的考量仍令人深思。但是我們也知道,讓每一個病人都能吃得起那些昂貴的抗癌靶向藥,是不現實的。那麼藥品研發商和賣藥的,為什麼不便宜一點賣了?


醫藥界流傳著一種說法,"靶向藥之所以昂貴賣到幾萬元,那是你能買到的,已經是第二顆藥了。第一顆藥的價格是數10億美元。”不能僅歸罪於藥企貪婪,而是研發成本巨大。他們的解釋說,開發一種新藥,可能要上十幾年二十年,動輒二三十億美元的資金。

如果以成本價或低價銷售的話,得等到十年專利期以後。如果不給專利期高價藥賺錢的話,誰還有資金和動力去研發新藥?從長遠看也是損害新患者的利益的。目前這種狀態,至少可以選擇買藥,而不是無藥可買!


還好電影的結尾,靜默的字幕上有解決的答案:藥價改革,納入醫保,抗癌藥零關稅…讓絕望中的病人又燃起希望之火。誠然正如片名《我不是藥神》,一個有良心道德的藥販,解決不了所有病人的難題,一部電影也不可能給出,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吃不起藥的妙方。

不必追究誰對誰錯,能在一波一波玄幻的題材中,反映問題引發討論關注,事情也就能往好的方向去發展,如推動相關法律出臺的韓國電影《素媛》,這也是這部現實主義題材電影的積極意義所在吧!


一🌸一世界。元元,金沙江邊的小魚🐠兒,期待您的關注點評。

元元的天下

這裡是上海。

這裡是上海。

這裡是上海。

《我不是藥神》中,幾次轉場空境總會對準東方明珠。

遠處是這個國內毫無爭議的一線城市的地標性建築,而近處卻是稀稀落落,貧民窟一般的低矮平房。

鏡頭總是在你將要忽視這個事實時,頗有意味的提醒你:這裡是上海。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大部分其他時間,電影中的呈現都與我們印象中的繁華昌盛,紙醉金迷的魔都“上海”沒有多大關係。

城鄉結合部,程勇的神油店,黃毛的屠宰場……加上有那麼一絲年代感的2002,暗黑的色調下,藏著的是一群視線外的人們。

現實主義的題材讓電影自帶來自底層的昏暗下狗氣質,而片中王硯輝飾演的假藥販子張長林的一句毒雞湯“世上只有一種病,那就是窮病”,更是直接將主題引向了關於生命和金錢的對立。

“窮”字從來都會讓大眾心悸,況且相對於平常的吃飽穿暖,電影中的“窮”字覆蓋的範圍更大。4萬一瓶的進口藥無疑對於絕大部分人來說都是沉重的負擔;即便是生活在上海的所謂中產階級,也很容易被吃垮。

如果不是這部電影,相信很多人根本不清楚天價藥到底能天價到什麼地步。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看電影的過程中盤算過,自己一年的收入,能換到幾瓶格列寧。

淪為“底層”都只是因為要活命的無奈。在另一部電影中,這些戴口罩的病人可能是年富力強,事業有成的精英骨幹;青春無敵,陽光帥氣的大學新生;子孫繞膝,幾世同堂的幸福老壽星。

因病返貧,被4萬一瓶的救命藥,打入底層。

在如此超出常人承受水平的藥價面前,很難簡單的用一個“窮”字終結問題。平心而論,觀眾們大多站在“窮”的一方,所以把矛頭指向價格和背後的藥廠,不是窮,而是太貴,似乎合情合理,順理成章。

最近出了個事,民謠歌手李志炮轟《明日之子》侵權。

網絡上大多站隊李志,呼籲電視臺,網絡綜藝對於版權的保護,譴責侵權行為。

大眾的版權意識,專利意識已經覺醒,尊重原創,付費聽歌,看視頻成為了越來越多人的一種習慣。面對侵權行為一查到底,堅決維護也逐漸達成共識。

而在這個框架下,我們似乎並沒有什麼底氣去指摘藥廠。電影中的諾瓦的醫藥代表西裝革履,冷酷無情,倒是符合群體怒火傾瀉的形象。

然而最多也只是發洩情緒,進一步的批判,都舉步維艱。

可是……道理都懂,但是沒錢歌可以不聽,電影可以不看……病人只是想要活命,有錯麼?

弱勢人群與強勢資本,天然的力量不對等,若是不允許弱者為了活命而選擇“歪門邪道”,那就只能寄託社會制度的完善,公權力的支持。

改編自真實事件,讓《我不是藥神》自帶現實主義視角。但是一路看下來,令人印象深刻的,卻是其中的黑色幽默和荒誕意味。

“魔都”的背景是荒誕的絕佳土壤,一邊程勇連房租都拿不出來,一邊他的小孩卻要移民到外國,糟糠之妻搖身一變成為了貴婦人,帶著律師氣勢洶洶的過來說理,這一幕情節當然可以發生在別處,不過發生在上海卻更有可能。

而印度的異域風情更是增添了這種荒誕性,結合著觀眾腦海裡對於印度人的刻板印象,“印度仿製藥”救命,這個事實本身就會讓人大跌眼鏡。

電影有著純熟的“三幕式”故事結構,如果你用“英雄旅程”踩點帶入,會發現它居然是一部相當符合範式的商業類型片。

導演文牧野在整體風格上有著不錯的掌控,維持了全片黑色誇張的色彩,也因此在某些細節壓抑了野心。但是依舊能從隻言片語中感受到電影的留白和表現力。

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印度的霧氣濛濛中,神像在程勇面前緩緩移過。結合著買藥,走私,救人,神性,困境,對立,從這個無言的場景,我們能引申出太多的議題和反思。

批評一部商業片一點都不難,再怎麼優秀,“角色單薄深度不夠節奏不準反思不徹底”的帽子總能夠扣上一頂。

女主角曉慧的平面化是顯而易見的,神父,黃毛的拿捏也有不夠和過火,餘下的內容方面,我甚至想到了“反映現實的光到了,切割現實的刀不夠鋒利”這種裝逼話來似是而非地總結。

但是《藥神》在現有的語境下還是做得足夠好。觸碰現實無疑更加敏感,而且電影呈現的現象錯綜複雜,抓住某一方死命黑可能會引起某些“公知”的亢奮,但是於解決問題於事無補,更無益於電影本身。

作為新人導演,甫一出手便拿出這樣一部作品,在收穫掌聲的同時,今後顯然會壓力更大。《我不是藥神》將會伴隨其一生,時不時的被拿出來,與其後來的電影品評比較。

但願這只是起點。


王小民的吐槽

週中去看了還在點映的《我不是藥神》,豆瓣評分很好,但是心裡打鼓總是害怕所看非所願,萬幸,真是今年最佳。



《我不是藥神》開篇程勇就是小市民形象,市儈,失敗,無力,自私,沒有一技之長,以賣印度神油為生,被生活的壓力壓的不堪忍受。這個人不是個好丈夫,對自己妻子多次家暴;離婚後與孩子每週見一次;但是對父親卻儘自己的最大的努力去照顧,把僅有的錢付父親養老院的錢而不是付店鋪租金。他不是好人,是矛盾的混合體,就像我們每個人一樣,只能說不是壞人,但是離好人都差個十萬八千里,我們能守住的只是法律,道德的最底線。



如果讓你是主角你會怎樣選擇? 程勇遇到的第一個選擇是父親需要大筆錢手術,是選擇鋌而走險去印度走私治療白血病的藥物還是放棄。他選擇了去印度,認識了老呂,思慧,浩子和牧師,打開了病人的市場。印度的仿製格列寧幫助了上千的病人,程勇也賺了滿盆金。這時候的程勇終於從漩渦中抬起頭來,他可以為了思慧一擲千金,也可以在看到思慧生病的女兒時守住對思慧的慾望,似乎一切正在往好的方向發展。但是生活永遠不會讓人一帆風順,總是在大家在慶賀的時候當頭一棒。

程勇遇到的第二個選擇是繼續賣藥被賣十幾年假藥的張長林報復去坐牢,還是放手不再幹把已有的渠道給張長林。程勇選擇了放手,自認做到了仁至義盡。卻沒想到張長林利慾薰心,隨意漲價,最終被通緝,藥渠道被斷。

程勇遇到的第三個選擇是繼續過好日子還是第二次開始走私藥物。程勇再去印度為斷了藥的老呂買藥,在印度街上看到印度那些神像的時候,他的心靈已經開始在洗滌。他的內心的震盪,內疚之情完全爆發在他回來後老呂放棄了愛妻與愛子自殺身亡,他明白了自己要做的是什麼,他選擇了重新賣藥,而且是不計成本的賣,他知道自己隨時會被抓,他選擇了讓孩子出國去找母親。

生活中的事情都是這樣的選擇題,或者保護了自己,或者成全了他人,總是不能兩全。而人總是自私利己更多些,所以不管是程勇選擇鋌而走險走私藥掙錢救父親,還是選擇自保都是最普遍的選擇,相信大部分的人都能體諒他的選擇,畢竟他沒有生病,並不能深刻體會到病人在有希望之後被人又無情奪走的痛苦。即使如張長林,賣假藥害人,拿到渠道後隨意漲價謀取暴利,但是在最後也被勇哥仗義感動選擇不出賣。

拈花一笑,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人心複雜,或善或惡都在一念之間。不隨便評論別人,看風景的人永遠不知道處在漩渦中的人所要面對的困境。所以,一切選擇唯有問心無愧。


江米條115

剛剛 點映了《我不是藥神》。

影片真的是好影片,主旋律電影不是非要說現在有多好,只要是告訴我們人要善良,要真心的去幫助別人就很讚了。小人物們充斥著各種無奈,經歷著各種心酸,面對生死,面對別人的生死,最終都選擇真誠的盡其所能的奮鬥。

細想影片中就沒有一個徹底的壞人,想掙錢的救贖自己,冒險違法是為了救人;製假藥的,堅持跟政府周旋是為了救人;搶藥的是為了救人;連那個假藥販子都浪子回頭義氣了一把!警察們糾結徘徊,終於網開一面;最差表現是外企藥廠,只展現了唯利是圖的一面,沒有公允的照顧他們研製藥品的功勞,略有偏頗吧。為影片點贊!

很榮幸仍在堅持做好人,做好事!


美中嘉和談腫瘤

我看過後認為這是一部非常不錯的作品,人物的塑造,節奏的設置,故事的敘述等都可以說是一部精品之作。在當下審核程序下,還能如此真實的反應社會存在的陰暗面,不容易!!!我們必須承認我們的國家和社會中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這樣才能繼續前進!


海闊天空117755471

新藥的研製週期長達甚至十幾年,費用高達幾十億元,最終還不一定能通過臨床實驗,而且一些疑難病症特效藥的受眾群體本來就不大,所以價格貴這是理所應當的。如果在無藥可選和有昂貴的特效藥之間二選一,選擇哪個?如果各大製藥公司無利可圖,甚至收不回研發成本,誰再去研發新藥?所以說,電影中說世上只有一種病,窮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