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塑十年,小袋包裝中藥爲何可以「逍遙法外」?

中醫作為我國傳統醫學,幾千年來在維護國人健康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如今卻因包裝問題撞到了塑料汙染的槍口上……

治病引發的思考

近日,筆者因身體略感不適,到廣州某大醫院中醫科就診。在醫生了解病情後,一共開了7劑中藥,裝了滿滿一大袋,約有5、6斤重。筆者拿回家拆開後驚訝地發現,一劑藥包含18味中藥,分成大大小小塑料包裝23個,7劑藥就有161個小塑料袋。

限塑十年,小袋包裝中藥為何可以“逍遙法外”?

▲一劑藥的塑料包裝就可以在桌上堆成一個小山

這不由得引發人的深思:當前世界許多國家都掀起了不同規模的“反塑”環保熱潮,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還把今年世界環境日的主題設定為“塑戰速決”,就是為了呼籲各國關注並解決塑料汙染問題;我們國家為了減少“白色汙染”,於2007年底正式頒佈了《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俗稱“限塑令”)。可以說,減排降塑已經是當今世界的基本環保共識,為何中藥飲片的塑料包裝還可以大行其道,似乎絲毫不受約束呢?

什麼是中藥飲片?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中藥飲片。中藥飲片是指經過中醫理論和正規方法加工炮製後,可以直接用於中醫臨床的中藥。傳統中藥的調配,是用戥秤來逐一稱量,各種藥物包裝在一起,稱為“一劑”、“一帖”或“一服”,這種方法自中國宋代開始,延用了千年之久。但隨著社會不斷進步,傳統的中藥調配方法暴露出許多問題,例如稱量不準確、藥物信息無法複核、效率低、保存難、衛生差等等。

限塑十年,小袋包裝中藥為何可以“逍遙法外”?

隨著中藥市場消費量節節攀升,傳統的調配效率顯然無法滿足快速增長的需求。且中醫辨證施治的過程中,同一方劑也有君、臣、佐、使之分,各味中藥的配比不同,藥效也變化無窮,因此就算對於同一種病症,中藥用量也沒有統一標準。

於是塑料袋密封的小包裝中藥飲片悄然問世。在2007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在全國挑選了19家中醫醫院試點對小包裝中藥飲片進行推廣,藥材均採用高精度電子秤,分為1克、2克、5克、10克、15克、20克等不同包裝規格,和貨幣一樣有不同面值。事實證明,這種小袋包裝帶來了有諸多好處:藥材劑量準確;藥物信息方便核對、管理;小袋包裝便於長期保存,不受汙染;包裝和信息透明化,維護了消費者知情權;調配效率大大提高。

小袋包裝的弊端

近年來小包裝中藥的普及,也開始顯露一些弊端。據專業人士估算,小包裝中藥飲片較傳統中藥飲片相比,價格普遍有較大幅度上漲。就筆者本次消費的中藥來看,平均一帖價格在45元左右,重量為340克,按公斤價算比傳統中藥飲片貴了約20%。如果是普通感冒,中藥的花費價格大約要在100-200元甚至更高,在價格上無法與普通西藥複方製劑競爭。

限塑十年,小袋包裝中藥為何可以“逍遙法外”?

▲小袋包裝中藥已經風靡全國

與傳統包裝相比,小袋裝中藥在拆包時費時費力。舉個例子,雖然筆者此次購買了18味中藥,但因同種藥存在不同重量規格,每次煎藥時,就要一口氣拆23個小包裝袋。有些市民在碰到複雜的方劑時,還要邊拆邊核對藥方,防止出錯。這樣一來,原本該用在醫院調配藥物的時間,變由患者來承擔,整體效率並未改善。

前面提到,一味中藥入小袋包裝,會被分為6種不同重量,即6種塑料包裝。按平均一劑中藥15味來計算,至少要用到15個小包裝袋,每人次按3服中藥,一個三級中型醫院的中藥飲片使用人次按平均800人次計算,一天就要使用36000個小塑料袋,長此以往,這些包裝袋就會成為“白色汙染”的主要來源。

塑料汙染的現狀

據筆者觀察,在這些中藥包裝袋中,大部分的材料為聚乙烯(PE)、聚丙烯(PP)以及其它聚酯類塑料薄膜,並無可降解的環保塑料袋,如果這些塑料直接填埋,則需要大概200-500年的時間才能降解。而在降解過程中,這些塑料垃圾包含的有毒物質會滲入土壤和水中,甚至被生物體吸收進入食物鏈。

限塑十年,小袋包裝中藥為何可以“逍遙法外”?

▲塑料汙染無處不在

據估計,目前全世界每年生產大約1.7億噸塑料垃圾,其中每年大約有800萬噸塑料垃圾流入海洋,佔所有海洋垃圾的80%。這些塑料垃圾常被海洋動物吞食,因在胃中無法被消化而導致動物餓死。或者這些塑料垃圾成了一些動物的“枷鎖”,給它們正常生活造成極大影響。

限塑十年,小袋包裝中藥為何可以“逍遙法外”?

▲一隻擱淺而死的鯨的胃裡發現大量塑料垃圾

此外,塑料垃圾還嚴重汙染海洋生物生存環境。在2011年至2014年期間,一個國際團隊曾對印尼、緬甸、泰國和澳大利亞等地的159個珊瑚礁展開過相關研究,對超過12萬個有損傷和疾病的珊瑚進行檢查,收集了150多項數據。結果發現攜帶大量細菌的塑料垃圾,已經導致多地的珊瑚礁白化和死亡。塑料汙染已經成為氣候變化之後,第二大全球性環境問題。

限塑十年,小袋包裝中藥為何可以“逍遙法外”?

▲太平洋中的“塑料大陸”

據觀測,目前太平洋集中漂浮著大約160萬平方公里的垃圾帶,其面積比法國、德國、西班牙三國面積之和還要大,號稱“第八大陸”,位於夏威夷和加州之間的海域,主要由塑料垃圾組成。

中藥“減塑”,綠色材料是關鍵

要解決塑料汙染問題,筆者認為最關鍵的是要從源頭抓起,對塑料材料進行改進,可以達到事半功倍效果,因此開發環保中藥包裝材料是未來中藥包裝行業的發展方向。目前,可供參考的綠色材料有以下幾種:

①澱粉

限塑十年,小袋包裝中藥為何可以“逍遙法外”?

▲改性澱粉製成的塑料袋

澱粉在許多食物中可以獲取,例如玉米、土豆。可你知道嗎?現在有許多高新材料都產自澱粉。在國外,有許多企業十分看好一種環保材料,這是一種由澱粉中的糖分提煉出後,經過發酵、蒸餾、萃取,得到製造塑料和纖維的基礎材料,通過再加工,被製成聚交酯(Pla)細微顆粒,最後將顆粒製造成包裝袋、塑料餐具等一次性用具。這種材料即使被丟棄在戶外,會在一個月之內被微生物分解掉,完全無汙染。

②纖維素

限塑十年,小袋包裝中藥為何可以“逍遙法外”?

▲纖維素塑料袋

纖維素也是一種無毒害物質,且在大自然中廣泛儲藏,取材方便。經過特殊處理後,易於加工成型,多種纖維複合使用可以提升材料強度和使用性。這種材料可以製作成包裝塗層、購物袋、農用薄膜、儲藏箱裡襯等,在使用完後可以當肥料埋入土壤中。

③甲殼素

限塑十年,小袋包裝中藥為何可以“逍遙法外”?

▲每年消費的小龍蝦可提取大量甲殼素

澱粉和纖維素都來自高等植物,甲殼素則來自低等植物或甲殼動物的外殼。1811年,法國學者布拉諾首先在蘑菇類中發現甲殼質。而後人們發現甲殼素不僅無毒、無味、耐熱,而且其製品有良好的吸溼性和成膜性,能滿足食品、衛生、醫藥等產品包裝要求。

此外,完善的基礎設施和回收制度也是減少塑料汙染的方法。例如建立押金制度,市民在購買小袋包裝中藥後需繳納一定的押金,第二次到醫院抓藥時可以用之前的廢塑料袋抵扣,或者在醫院直接退押金。而院方可以將廢塑料袋返回廠家,實現循環利用。

結 語

塑料汙染在過去一百年裡蔓延迅速,“上達九霄,下至深淵”都可找到它們身影,對人與動物居住環境和健康造成了極大威脅。而中醫是幾千年中華文明的璀璨瑰寶,維護了一代代國人的健康,希望她在新世紀不要因製造塑料垃圾而受玷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