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黄帝的乾坤弓,谁都拉不开,小哪吒为何能,与女娲娘娘有关?

轩辕黄帝的乾坤弓,谁都拉不开,小哪吒为何能,与女娲娘娘有关?

神话小说《封神榜》和《西游记》中,有许多的疑问谜团,难以解开,却又似乎在情理之中。

比如,灵珠子转世成的小哪吒。从出生到后来参与封神大战,到处充满了神秘。

灵珠子的名字,初听不知是谁?此段暂也不介绍!

但他的师父,却是元始天尊门下的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换言之,提起托塔天王李靖的三太子小哪吒,大家更熟悉。

其实,神话故事中的灵珠子和小哪吒就是同一个人,灵珠子被太乙真人送到山下陈塘关李靖府后,脱胎转世,取名哪吒。

哪吒怀胎将降生时,就天生异象,满屋清香,满地红光,生下来还是一大肉球。是李天王“二次加工”——一剑劈开后,小哪吒才出世。

轩辕黄帝的乾坤弓,谁都拉不开,小哪吒为何能,与女娲娘娘有关?

更奇怪的是,哪吒出世后,就带有一金镯,肚腹上裹着一块红绫,金光灿灿,夺人耳目。

《封神演义》里,原著称,金镯是先天灵宝“乾坤圈”,红绫就是“混天绫”,长达7尺左右。两件威力巨大的宝贝,都是乾元山镇洞之宝。

看来,为了确保小哪吒的安全,太乙真人还是非常的用心和大方。

不知不觉过去7年。哪吒夏天洗澡时,方法与众不同,他使用混天绫蘸着东海口上的九湾河水洗澡,结果绫一摇罢江河跟着晃动。哪吒闹海时,还将龙东海龙王的三太子打死,使得龙王为子报仇寻上门来。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哪吒来到陈墉关自家后园门乘凉时,看到了兵器架上的乾坤弓和震天箭。这可不是把普通的弓箭,而是轩辕黄帝大战蚩尤时用过的武器。镇关之宝,保留至今,从来就没有人能拿的起来。

说来也稀奇,才几岁的孩子哪吒,却毫不费劲儿的拿在手中,还取箭搭在弓弦上,向天一射。

轩辕黄帝的乾坤弓,谁都拉不开,小哪吒为何能,与女娲娘娘有关?

这一射,着实了给自己和父亲惹了祸端。震天箭恰好射到了骷髅山白骨洞。射中了“洞主”石矶娘娘的门人——碧云童子的咽喉。

天下的事,就是如此的巧合,也是如此的不可思议。轩辕黄帝的这把乾坤弓和震天箭,为何偏偏哪吒就能拉的起来呢?

“源易缘”认为,有几方面的因果。

一、灵珠子的生世之谜

灵珠子的师父是太乙真人。 他又是何时从师呢?

“源易缘”在《封神演义》的原著中看到这样一段剧情:太乙真人正在洞中闲坐,看到昆仑山玉虚宫白鹤童子持玉札来到。

“玉札”,是一种版刻的道书,也有对书信的一种尊称。信中应该有这样的话:真人爱徒,见字如面,你要这般这般……

轩辕黄帝的乾坤弓,谁都拉不开,小哪吒为何能,与女娲娘娘有关?

白鹤童子原话是这样对太乙真人说的:姜子牙不久将下山,请师叔把灵珠子送下山去。

白鹤童子回去后,原书中写道:太乙真人送这一位老爷下山。

又是被元始天尊的童子亲自相送,还有天尊的亲笔书信;又被作者称之为“老爷”,可见“灵珠子”的身世多么不凡。

二、灵珠子到底是谁

灵珠子一出世,就带着太乙真人的两件镇洞之宝。他的来历肯定不小,这个无可争议。

但灵珠子到底是元始天尊门下的,还是其他尊神门下的呢?

网络上对灵珠子的来历说法就有两种:1、灵珠子是昆仑山上的一块有灵性的石头。2、灵珠子原本是女娲娘娘座下的护法童子。

轩辕黄帝的乾坤弓,谁都拉不开,小哪吒为何能,与女娲娘娘有关?

《西游记》和《红楼梦》中,相传女娲娘娘补天时,也留下一块灵石仙石,一块儿后来成了齐天大圣孙悟空,一块儿就是贾府中的富贵公子贾宝玉。

“源易缘”查阅资料发现,灵珠子是不是其中的一块儿石头不好说,但他应该与女娲娘娘有一定的关系。

三、灵珠子有秘密使命在身

封神大战的开端,就是商末周初时期的商纣王荒淫无道引起。纣王朝拜女娲娘娘时,题了淫诗,才引祸上身。

有资料称,灵珠子是女娲娘娘的护法童子,是非常的有可能的。

要不然,三界之中的“三清”尊神之一——元始天尊是不是会如此的隆重和重视的。

既然是娘娘的护法,女娲娘娘遭到纣王的侮辱,灵珠子肯定有义务和责任。

四、灵珠子是封神大战的开始

女娲娘娘要给纣王善恶报应,不仅摇动了“招妖幡”,密诏轩辕坟三妖进宫迷惑纣王。

也应该有其他的安排,灵珠子就是其中的另一个大动作,所以才会通过玉虚宫安排灵珠子转世。

轩辕黄帝的乾坤弓,谁都拉不开,小哪吒为何能,与女娲娘娘有关?

女娲娘娘,不仅是上古正神,人类之母。圣诞那天,就前往了火云宫朝贺伏羲、炎帝、轩辕三圣。可见,她也是三圣的好朋友。

她的护法童子到有使命转世,一定会赋予常人所没有的神力。因此,拉动“好朋友”的这把弓箭,也就不叫个事儿了!

只是乾坤弓和震天箭一拉,射死了碧云童子,也引发了更高级神仙的争端。

截教的石矶娘娘要为童子报仇,阐教的太乙真人要又保护自己的徒弟。结果,石矶娘娘被炼成一块儿顽石。

天下事就是这么的巧:三界事纷争不休,不是冤家不聚头。

就此话题,您有哪些看法或高见,欢迎留言互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