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元素融入景区建设 茅山是不是更美了?

“陈奶奶,您慢点,我扶着您从这边走。”日前,茅山景区学雷锋志愿者王娟正在帮助腿脚不利索的常州陈女士检票入园。据悉,4月份以来,茅山景区在游客中心设置了学雷锋志愿者服务站,将文明旅游引导纳入景区常规工作中,志愿者们真诚的微笑和贴心的服务成为景区一张亮丽的名片。

近年来,茅山景区积极倡导文明旅游理念。在游客中心、各景点显要位置都设立了文明旅游提示牌,LED大屏循环播放文明旅游宣传片。同时,志愿者们遍布景区,向游客发放文明旅游宣传手册,并提供引导、咨询、帮扶等免费服务,不仅倡导游客要文明旅游,还提醒志愿者们以身作则,做文明使者,弘扬茅山文明旅游风尚。

重走铁军路 红色旅游掀热潮

“穿着军装,站在革命先烈曾经抛头颅、洒热血的地方,我深深地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近日,在东进林、新四军医疗所等历史遗迹参加公司党建活动的南京曹先生告诉记者,来茅山老区接受红色教育,真是不虚此行。

据悉,医疗所遗址位于茅山景区李塔村,在遗址旁边,一座泥巴墙、茅草顶的屋子掩映在竹林深处,尽可能复原了当年情景。据历史资料记载,1942年1月,新四军六师十六旅在水网交错的圩里成立了第三疗养所,疗养所内伤病员吃的用的依靠茅山当地群众支持,在茅山战斗的干部、战士、地下党的同志和许多百姓都在这个疗养所看过病,养过伤,大家又把这里叫做“竹林医院”。

除了新四军医疗所遗址,去年以来,茅山景区还围绕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修缮了新四军修械所和新四军水坝等抗战遗址及配套设施,并与周边百余处红色景点串联,以“重走铁军路”为主题,推出了“红色文化+研学”运作模式,掀起了红色旅游的热潮。景区不仅邀请新四军后代、先进模范、史学专家,采取访谈、问答等形式进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茅山斗争史与铁军精神”等主题教育,而且将户外拓展训练与茅山革命历史相结合,组织学员在东进林等革命遗址开展拓展训练。

据悉,目前,景区已接待来自句容、镇江、南京等社会团体约2000人次。“我们将继续拓展红色文化课程项目,力争让学员增强红色文化素质,达到传承茅山‘红色基因’的目的。”茅山红色文化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厚春表示。现在的茅山景区,游客穿军装、唱红歌成为常见景象,红色旅游已经成为精神文明的实践之旅。

设施再升级 旅游环境更舒适

26日,常州中老年人旅游团一行人在茅山景区第二备用停车场下车后,拿出手机扫了扫路边标牌上的二维码,通过微信导览图,在未上山前,就对景区各景点和服务设施有了大致了解。

据悉,今年以来,茅山景区对旅游服务设施进行了升级改造,在崇禧宫门前和游客中心外分别新建了2000平方米和7000平方米的停车场,并同步配套增设了LED屏、微信导览、景点线路推荐等旅游标识标牌,大大缓解了景区节假日自驾游接待高峰压力。

据景区负责人介绍,2017年,茅山景区完成了游客中心及崇禧万寿宫两处厕所“3A”升级完善工程。今年,茅山景区还将按照“5A”标准与要求,继续按序时推进景区内元符万宁宫、仙人洞、喜客泉等3处景点的“厕所革命”,同步加快第三卫生间配套建设,满足儿童、老人及残障人士在异性亲属陪同下如厕的需求。此外,茅山景区还在各景点商铺中间开展老化破旧污水管网等排污设施综合整治工程,进一步全面排查安全隐患,确保景区绿水青山与游客生命财产安全。

文明元素融入景区建设 茅山是不是更美了?

近年来,茅山景区紧紧围绕茅山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为引领,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精准发力,拓展“旅游+”, 丰富游览内容,同步不断强化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提档升级,有效提升内外环境,注重游客游览体验,竭力为各地游客营造一个文明有序、安全舒服的游览环境。

传递新风尚 “里子”“面子”美起来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茅山景区茅山农家土菜馆门前LED屏上,每日循环播放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的菜馆就在景区里面,播放社会主体核心价值观,这也是向游客展示我们茅山人精神风貌的好机会。”菜馆老板胡培中介绍。

连日来,茅山风景区大小村庄正悄然发生着“蜕变”。道路两边一尘不染,杂物垃圾存放有序、墙面整洁美观……随着村庄环境改善而改变的,还有村民们的精神面貌和乡里乡亲快乐和谐的新风尚。

新家园小区是茅山村的安置小区,自2010年拆迁安置以来,567户原村民搬迁到了小区里。“多亏了我们的沈书记,我终于又可以在河边散步锻炼了。”村民赵友明开心地说。这条常年散发异味的小河,曾是小区居民避之不及的地方,自文明城市建设以来,茅山村党总支书记沈晓春组织人员对小河进行了彻底的清理,并督促保安每天定期巡逻和清理,终于恢复了小河原来水清水美的好风光。

“现在房前屋后、村里路口,都干干净净的,确实舒心多了。以前还觉得人家多管闲事。”夏林村福鳟楼老板陈殿保内疚的说道。他家因制作老鹅,门前曾是污水横流、杂物乱堆的“禁区”。在各村环境大整治中,象这样的“顽疾”都得到了彻底清除。“建设文明和谐的新农村,人人都是支持者、参与者。文明城市建设以来,茅山管委会通过建立垃圾日产日清制、村级管理日常巡逻制、各片区包干制等,对村庄环境卫生加强集中整治与常态化管理,打通文明城市建设的‘最后一公里’。”茅山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茅山管委会多举措推进村容村貌不断提升改善,改掉的是陋习,塑造的是形象,带来的是村庄“面子”“里子”一起美起来。

孔德琴 史利陵 周雪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