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真正的神,是心怀善念的众生

我不是药神:真正的神,是心怀善念的众生

文/婉兮

1

抽空去了电影院,看《我不是药神》。

电影演到第10分钟,我就忍不住掉眼泪。

那一段讲程勇的父亲得了血管瘤,手术需要8万元。

他没那么多钱,只好带着礼品去苦求医生,可医生说:费用不是我定的,你没钱,我也没办法。

说完这句话,医生便走远了。程勇站在台阶上,徒劳地伸着手昂着头,仿佛淹没在白茫茫背景中的微小蝼蚁。

都说医院是最见人性的地方,其实它也是金钱价值被无限放大的场所。

有位病友曾经开玩笑说:我去过的唯一高消费场所是医院,要是能办VIP卡就好了。

那里不讲价、不打折、不促销,但永远有人排着长队去缴费。

用钱买命是最大的无奈,而没钱治病,是最极致的悲哀。

所以程勇为了钱,冒着走私风险,去给另一群同样没钱的病人”代购“救命药。白血病人这个特殊群体,就被那种名叫”格列宁“的药带到了镜头前。

他们戴着三层口罩嚼着橘子,形容枯槁地出现了。个个都面容憔悴,眼神忧郁。

谁家还没个病人呢?

白血病、尿毒症、癌症,谁敢保证自己的亲戚朋友中没有那么三两个?

那些看似遥远的可怕绝症,其实就在你我身边。

2

每个病人都有故事,而且都能写成最催泪的长篇小说。

女儿得了白血病,丈夫跑了。单亲妈妈带着孩子苦熬,为了活命去跳钢管舞,在欢场中受尽屈辱;

寻死觅活的白血病男人,在儿子出生后燃起对生的希望,当医闹找代购,用尽全力地活在人世间;

农村男孩怕拖累家人,独自拖着病弱之躯离家出走,和几个病友挤在邋遢脏乱的小屋里,靠在屠宰场打工来活命。

其中任何一个拎出来,都可以成为秒杀韩剧的故事梗概。因为牵连着底层、家庭、生存,这几个关键词再加上”绝症“,本身就是最厚重的社会命题。

我还有别的,亲眼所见亲耳所听甚至亲身经历。

肾移植后的年轻男人娶了妻,丈母娘却三天两头地寻衅滋事,怂恿逼迫着女儿女婿离了婚;

入赘女婿得了重病,被妻子家人扫地出门,年迈父母靠着种地卖菜来给儿子凑透析费用;

就连我自己,也曾欠费险些被停药,也因为身体原因被心仪单位拒之门外,十年苦读几乎付之东流。

所以我会在电影院里哭到泣不成声,尤其是听到那位老奶奶抓着警察的手,颤抖着说:”谁家还没个病人呢?你就能保证自己一辈子不生病吗?“

我不是药神:真正的神,是心怀善念的众生

病人及病人家属的感同身受,都被这部电影讲透了。

人人都夸这部电影好,因为它不仅仅是在讲故事,更仿佛一面镜子,照见时代和众生。

3

对大部分普通的中国家庭来说,重症基本就是倾家荡产的代名词,搞不好还会人财两空。

今年3月23日傍晚时分,朋友小孟忽然腹痛难忍,家人急忙把他送到医院。本以为只是普通胃病,谁料当晚就住进了ICU,病危通知书也下来了。

原来,小孟得的是重症急性胰腺炎。此病来势汹汹且花费惊人,小孟随即陷入深度昏迷,银子像流水一样花出去,病情却不见起色。

那几天,我的朋友圈几乎被他的消息刷屏,朋友们都为他提着一颗心,捐钱捐血转发行动积极,但还是没挽留住他的生命……

4月8日,这个30岁的男人溘然长逝,儿子刚刚七个月。

我总恍恍惚惚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仿佛昨天我们还一起工作吃饭,转眼便阴阳相隔生死永别。我不敢想象,那对他的父母妻儿是怎样的打击。

就像《流感下的北京中年》里写的那样,从流感到病人死亡,一个中产家庭在短短20天内被病魔击得溃不成军。

透析那会儿,常和病友们聊天,大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不怕穷,不怕累,不怕苦,就怕家里有人得大病。”

因为一场大病的后果,往往就是穷、累、苦与眼泪的大集合。

因病致贫的故事前有古人后有来者,那些擦不完的眼泪和心事,从来都不是谁的独角戏。

可谁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所谓正叹他人命不长,谁知自己归来丧。

命运无常,如是而已。

我不是药神:真正的神,是心怀善念的众生

4

一般来说,医院和医药题材的影视剧,我都不会主动去看。

比如《心术》,比如《滚蛋吧,肿瘤君》。

倒不是因为它们不好,而是里头的每一句台词每一个场景,都会把我的心扎出血来。

我也找过药贩子,也因为没有职工医保享受不到报销政策而四处购买便宜药。

别人看故事,而我仿佛照镜子。过往被折射,所有的痛苦都要重演一遍。

但这次,我去了。

因为朋友圈都在传说,说《我不是药神》是一部改变中国的电影,能和韩国的《熔炉》、印度的《摔跤吧,爸爸》相媲美。

它蕴含着的希望和能量,或许能让人能黑暗中窥见一丝光明。

文艺作品的最高使命,是揭发社会现实,抚慰人心给予希望,推动社会制度改革,为更多的人谋取福利。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不是药神》真的没让人失望。但更让我感动的,是影片中折射出的人性光辉。

5

男主角程勇,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油腻中年人,代购格列宁的初衷不是救人,而是赚钱。

我不是药神:真正的神,是心怀善念的众生

他并非生来就是英雄,不过被生活逼得走投无路,才不得不冒着触犯法律的风险,跑到印度去代购山寨药品。

所以当伪院士张长林提出要用两百万买断代理权时,他动心了,也妥协了。为了自己的安全,他抛下了靠着他活命的那群白血病人……

趋利避害是人类天性,私心广泛存在于世间的每一个角度。

而无私奉献、普济众生这一类的词汇,属于神,属于耶稣和释迦牟尼,抑或印度街头出现的湿婆和伽梨。

神是人造的,人们对流传千古的传说津津乐道,固然有渴望神佛庇护的意思。但更重要的,是找到精神信仰,完成自我觉醒和救赎。

程勇在印度街头顿悟,其实就是人性到神性的转换过程。所以他能散尽家财,甚至完美演绎”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没人能想到,那个卖假药敛财的张长林,会为了掩护程勇而放弃减刑机会;而那个铁面无私的刑警,会为了给白血病人一条活路而放弃追查,并自愿担责。

哪怕是被电影塑造为反面角色的药企,现实中也投入巨额资金研发新药,干的是造福千秋的伟大事业。

不由想到佛教里的话:人是未来佛,佛是过来人。

忽然明白了影片名为什么叫《我不是药神》,而非之前的《中国药神》。

谁都不是药神,但谁都能在生命面前,被逼出神性的一面。

当人性光辉被放大加粗,神就出现了。

真正的神,是心怀善念的芸芸众生。

片尾时,程勇说:“我相信会越来越好的。”

你看到了今天,格列卫(即片中格列宁)已被纳入医保,慢粒白血病人的十年存活率得到提高。这就是进步,这就是希望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