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在时光里的新疆王杨增新,独自一人为祖国守卫160万平方千米


近代以来,中国积贫积弱,国力下降,丢失大片领土。新疆与内地距离遥远,在清末和民国的乱世,能够成功保存于国家的版图中实属不易,这其中就有民国时期首位“新疆王”杨增新的努力。杨增新, 字鼎臣,又字子周,云南省蒙自县期路白乡莫别村人。出生于官宦书香之家,自幼继承家学,深研经史,抱负远大,常以东汉名将、外交家班超投笔出塞为国立大功成大业的故事自勉。清朝光绪已丑年中进士,签发甘肃省中卫县任知县。

同科进士皆以边州荒凉之地为畏途,而杨增新却仰天大笑道:“古今成大器者岂有成于安乐窝中?昆仑千丈云崖,正好厉我宝剑之锋”。只身一人步行数千里到任,先后任中卫、渭源、平远等知县。1894年,因政绩卓著升任河州知州。这里是回族聚居之地,回民起义军刚刚被填压,社会秩序十分混乱。杨增新亲督兵丁剿杀义军残部,同时又招抚流亡人口,减免钱粮赋税,使生产逐步恢复,社会日趋稳定。

接着,他又捐出自己的俸禄,重修了风林书院,又增设了龙泉书院,爱莲书院,重金礼聘名师前来授学,培养当地学风。 1912年,外蒙古军队攻占科布多,进而企图吞并阿勒泰,当时的民国政府准备放弃阿勒泰。杨增新则认为,阿勒泰存则新疆可保,阿勒泰亡则新疆难以独存。当时的国民政府内外交困,可以说是无能为力准备放弃。但是杨增新派兵据守阿尔泰,终于赢得战争的胜利。


之后一直归新疆管辖了。1928年,他通电拥护南京国民政府,宣布易帜归附,7月1日就任新疆省政府主席职。7月7日下午二时许,新疆省政府主席杨增新在出席新疆俄文法政专门学校毕业典礼的午宴上遭刺客袭击,身中七枪,只留下一句“你们想干什么”便当场身亡,时年64岁。有学者把近代中亚地区国家疆界格局的形成和稳定归功于两个人:左宗棠和杨增新。是左宗棠横刀立马,从阿古柏手中夺回失地;是杨增新维护了国土的完整

可以说没有杨增新就没有现代新疆。就这样为了国家和人们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应该永远成为民族英雄杨增新,却恰恰相反被人遗忘,其陵墓在50年代因为修水库被夷为平地,到现在只剩一个石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