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7.5號熱點新聞「合集」

“美麗宜道”建設三年行動啟動 確保建成500公里“美麗宜道”

從市交通運輸局獲悉,為加快推進全市“四好農村路”建設,全面提升農村交通運輸服務水平,助推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宜昌市正式啟動了農村公路“美麗宜道”建設三年行動。

宜昌市按照每個縣市有2-3條、總規模不低於30公里的標準,建立農村公路“美麗宜道”三年行動項目庫,到2020年底,全市確保建成500公里“美麗宜道”,力爭建成800公里,建設內容包括公路提質、綠化亮化、景觀廊道、遊憩服務、標誌標識、環境整治六大工程。其中今年將新改建完成興山廟坪至徐家灣、遠安董家至石橋坪等9個項目130公里建設任務,配套完善五峰小口至長灣、興山平邑口至普安等10個項目141公里,達到美麗宜道建設標準。

宜昌市公積金年度結息工作完成 共結息近1.61億元

宜昌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於6月30日及時準確完成了2017年7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年度結息工作,共為全市(含中心本級及9個縣市區營業部)6437家繳存單位393160名繳存職工計息近1.61億元,同比增長18.38%。

根據規定,職工住房公積金賬戶存款按一年期定期存款基準利率1.5%計息。繳存單位和職工可通過網絡查詢或櫃檯查詢的方式對結息情況進行查詢、對賬。

建好廚房 圓夢希望 團市委“三年專項行動”服務脫貧攻堅

近日,宜昌團市委按相關要求採購的187萬“希望廚房”設備全部到位,計劃在9月開學前完成全市全部85個“希望廚房”的設備配套與更新。“希望廚房”項目只是宜昌團市委深入基層參與脫貧攻堅工作的一個縮影。

今年來,團市委在“走基層、解難題、辦實事、惠民生”主題實踐活動中,結合部門職能和各縣市區實際情況,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策部署,組織動員全市廣大團員青年深入脫貧攻堅第一線,展開了為期三年的專項行動,行動的主要內容包括:建好“希望廚房”,改善貧困地區中小學廚房條件,切實解決在校師生“吃飯難”問題;開展“希望工程·圓夢行動”,組織動員市縣鄉三級青年醫生和教師與貧困村和貧困戶結對,為貧困群體提供醫療、教育及心理疏導等方面的服務;鞏固“希望家園”建設成果,服務留守兒童等。

行動中,團市委通過走訪發現,團市委曾於2012年組織實施了“希望廚房”項目,在五峰、長陽等地建成78個“希望廚房”,這些廚房中部分設備因使用年限長久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損壞,亟待更換。經與各縣市區溝通、篩選,團市委決定在85所農村中小學中鞏固、實施“希望廚房”項目,改善貧困地區中小學廚房條件,切實解決在校師生“吃飯難”問題。為順利完成該項目,團市委充分發揮“希望工程”公益品牌優勢,積極爭取到興發集團、人福藥業、三寧化工以及市青年企業家協會會員企業等單位的支持,募集資金220餘萬元,主要用於改善廚房環境、更新廚房設備和加強廚師培訓;在此基礎上,團市委通過積極爭取將“希望廚房”建設納入上海團市委對口支援項目,由上海青基會募集資金300萬元。

同時,團市委還先後聯合衛計、教育等部門開展了“希望工程·圓夢行動”,組織動員市縣鄉三級青年醫生和教師與貧困村和貧困戶結對,定期開展入戶問診,並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為貧困戶提供日常保健、問診諮詢、就醫渠道推薦等服務;動員青年教師採取每月通一次電話、每季度共讀一本好書、每年完成一個微心願等形式,對結對學生進行生活引導、學業輔導和心理疏導;建立了以團幹部、志願者、記者、網絡大 V、愛心企業家為主要力量的“1+4”尋訪團,對受助對象進行逐人逐戶走訪、做到有效精準識別。“希望工程·圓夢行動”共籌集助學資金175萬元,幫助全市158名貧困生圓夢大學。並在鞏固現有“希望家園”陣地基礎上,支持5個貧困縣、138個貧困村中有條件、有能力的村開辦“希望家園”,使我市“希望家園”開班數達到204個,服務留守兒童7000餘人。

通過廣泛開展“走基層”活動,與廣大青年團員和廣大青少年的聯繫明顯加強。參與脫貧攻堅三年專項行動的團員幹部表示,他們將一如既往地揮灑青春力量,做全市脫貧攻堅工作的排頭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