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砸缸真有其事吗 他救的那个熊孩子是谁 后来怎样了

司马光砸缸真有其事吗 他救的那个熊孩子是谁 后来怎样了

司马光砸缸真有其事吗 他救的那个熊孩子是谁 后来怎样了

“司马光砸缸”的段子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砸缸事件并非民间故事,也不是野史传说,而是一段见于正史记载的真实历史。

《宋史》记载:“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夏县)人,七岁的时候,像个小大人一样,很喜欢听大人们讲《左传》,听讲过后,他能把大概意思说出来。

司马光自此非常喜欢读这本书,爱不释手,以至于忘了饥渴冷暖。

乾兴三年(公元1025年)某一天,司马光和一群小孩子在院子里玩耍,玩着玩着,其中一个孩子爬到一口大水缸上边,一不小心,这熊孩子失足掉进水缸之中。

司马光砸缸真有其事吗 他救的那个熊孩子是谁 后来怎样了

水缸里边储满了水,是古代的消防器材之一,以备火灾发生时灭火用。水缸很大,小孩子掉进去,顷刻之间就没影了。

院子里的孩子们都傻眼了,这是要出人命的节奏啊。

众小儿之中,惟有司马光临危不乱,他脑筋急转弯,在院子里找到一块大石头,猛砸大水缸,水缸砸破,水流一地,溺水的熊孩子得救了。

司马光砸缸事件被汴京、洛阳一些人画成《小儿击瓮图》记载下来,使得他见义勇为的事迹广为流传,人们纷纷为这个大智大勇的七龄童点赞。

司马光砸缸的地点并不在他的家乡山西夏县,而是在河南光州。当时,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在河南光州担任县令,宋朝官员在异地当官,是可以携带家眷的。

司马光的童年就是在光州度过的,司马池因此给儿子取名“光”,纪念自己这段官场生涯的同时,也希冀孩子长大光宗耀祖。

司马光救的那个熊孩子究竟是谁?这孩子是司马家族的亲戚,上官家族的孩子,叫上官尚光。

上官尚光名气不大,在正史中不见记载。但在河南光州上官家族家谱中,人们可见关于他的一些记录。

司马光砸缸真有其事吗 他救的那个熊孩子是谁 后来怎样了

上官尚光成年之后选择了经商,在当地是个富户,积德行善,其后人不忘恩德,经常周济贫民,照顾孤寡老人。

上官尚光后移居光州城西龙堤南坡,并建了一个亭子,取名“感恩亭”,表达对司马光的感激之情,上官尚光居住的地方被后人称为上官岗。

司马光砸缸真有其事吗 他救的那个熊孩子是谁 后来怎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