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为何刺杀秦王失败?只怪猪队友拖了他的后腿

荆轲为何刺杀秦王失败?只怪猪队友拖了他的后腿

荆轲剧照,图片来源影视剧

荆轲,战国末期有名的游侠,刺客。公元前227年,燕国太子丹为了解除秦国对燕国的威胁,通过谋士田光的介绍,招募荆轲刺杀秦王。为了能够接触到秦王,荆轲找到了自己的好友樊於期,樊於期是秦国叛将,荆轲向樊於期全盘说出了自己的计划,樊於期为了成全荆轲的使命能够顺利完成,自刎而死。

荆轲拿着秦国追杀的叛将樊於期的人头和燕国督亢的地图,在易水河边与太子丹,好友高渐离,宋意告别。太子丹与众人皆“素衣冠送之”,临行前高渐离“击筑”,宋意“和之”,荆轲高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场面甚是悲壮凄凉。

与荆轲同行的还有一个叫做秦舞阳的人,是荆轲的助手,这个人是太子丹亲自挑选的勇士,据《史记》中的记载,秦舞阳的爷爷是燕国的一位将军,并不是普通的老百姓,所以秦舞阳是一个官三代。据史书记载,秦舞阳十三岁就杀过人,“燕国有勇士秦舞阳,年十三,杀人,人不敢忤视”,可见其勇武的程度。

荆轲为何刺杀秦王失败?只怪猪队友拖了他的后腿

秦舞阳,图片来源影视剧

但是就是这么一个小时候就杀过人的死士,在这次的行动当中让人大跌眼镜。

在秦王的宫中拜见秦王时,秦舞阳的表现非常的怯弱,史书记载“至陛下,秦舞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你看,连脸色都变了,导致摸不着头脑的秦国群臣议论纷纷。倒是荆轲应对如常,他对秦王说“他是小地方的人,初次见到大王,被大王的威仪所震慑,请大王原谅。”

荆轲为何刺杀秦王失败?只怪猪队友拖了他的后腿

秦王,图片来源影视剧

在进献燕国督亢的地图时,荆轲得到了近距离接触秦王的机会。成语“图穷匕见”便出于此处,荆轲在秦王面前展开地图时,突然取出地图中的已淬毒的匕首,刺向秦王。但是很可惜,秦王的反应也很快,《史记》中记载“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荆轲没有伤到秦王,但是荆轲还有机会。因为秦时礼制大臣上朝是不允许佩带兵器上朝,整个殿内只有秦王一人可以佩剑,而侍卫却远在殿外未得召唤不得入内,紧急时分也没有一人想起召唤侍卫。荆轲拿着这匕首追逐秦王,秦王所配的剑太长,一时间又拔不出来,被荆轲追着围着殿内的铜柱团团转,眼看秦王就要被荆轲追上。这时一个叫做夏无且的太医急中生智,用手中的一个药袋向荆轲掷去,荆轲本能的停了一下用手去挡,就趁这转眼即逝的机会,秦王终于拔出了他的剑,将荆轲的一条腿砍断,荆轲自知成功的可能性已不大,便用尽全身之力将有毒的匕首掷向秦王,秦王躲开,匕首射向铜柱时溅起了火花。随后,荆轲被终于醒悟过来的侍卫一拥而上杀死。

据史书的记载,这整个过程当中,秦舞阳没有任何协助荆轲刺杀秦王的动作或者意识,荆轲完全是一个人在战斗,也许秦舞阳还没摆脱恐惧。《史记》中也没有秦舞阳的结局,这个已经不重要了,也许司马迁认为完全没必要交代了。

秦舞阳应该是勇敢的,不然他能接受这么一份有去无回的差事吗?问题是他的勇相对于荆轲的勇来说就显得有点苍白无力,他十三岁时就敢杀人,并且“人不敢仵视”,然而这只是市井之勇匹夫之勇,欺负比他弱小的人可以,遇到秦王这样对手时,本性已暴露无遗。这点从《燕丹子》中的描述就能看出来,荆轲与秦舞阳赴秦途中,“二子行过阳翟,轲买肉争轻重,屠者辱之,武阳欲击,轲止之”,你看,屠夫羞辱了荆轲,秦舞阳要杀他却被荆轲阻止,所以说秦舞阳只有市井之勇而无荆轲那样的大智大勇。

举荐荆轲的田光也说“夏扶,血勇之人,怒而面赤;宋意,脉勇之人,怒而面青;武阳,骨勇之人,怒而面白。光所知荆轲,神勇之人,怒而色不变。”这里面所说的夏扶,宋意,武阳(即秦舞阳)都是太子丹所豢养的死士,然而都不被田光所看好,因为他认为这都不是真正的勇,真正符合田光标准的只有荆轲一人,“神勇之人,怒而色不变”,可惜这么一个“神勇之人”,搭档了一个貌似勇猛内心怯弱的猪队友秦舞阳。否则的话,秦国若想一统六国,恐怕不是这么的容易,中国的历史只怕也是要改写了。

荆轲曾与当时著名的剑客鲁勾践玩一种叫做“博”的游戏,相当于现在的棋弈,因“争道”不合鲁勾践大骂荆轲,而荆轲只是“默而逃去,遂不复会”,荆轲是怕鲁勾践吗?当然不是,他只是不屑于和鲁勾践好勇斗狠而已,正所谓“大勇若怯,大辩若讷”啊!

(本文为骠骑府原创,首发于头条,转载需注明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