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顾退休老人 人社部全面取消领取社保养老金待遇资格集中认证

过去,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类似“年审”,退休人员每年要到社保部门去“认证”,证明自己还活着,这样才能领取养老金,而且每一次“认证”的有效期限为十二个月,如果第十三个月开始没有“认证”了,就自动停止发放养老金。

前段时间,一段“九旬老人社保年审,家人抬着爬上三楼”的视频在网上热传,引发对退休人员领取养老待遇要进行“生存认证”的争议。现如今中国空巢老人的占比较大,再加上身体条件的限制,想要完成养老金资格认证并不容易。

养老金资格认证的初衷是防止有老年人身故之后,家人没有及时将信息上报,或者故意漏报、瞒报,仍然以老年的名义冒领养老金。事实上,在多年前,各地确实出现过很多这样的案例,老人去世后,家人冒领养老金长达数年,数额多达十几万元,有的还伪造医疗票据,以老人的名义骗取医保基金。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7年发布的消息,2012年至2016年,全国共查出冒领社会保险待遇金额为7.6亿元,追回7.1亿元。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缴纳养老保险费,在劳动者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或因其他原因而退出劳动岗位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依法向其支付养老金等待遇,从而保障其基本生活。这也就意味着现阶段已经退休的老人所领取的养老金,都是现在正在工作的年轻人所缴纳的养老保险。如果已经去世的老人的家属仍继续冒领,必然会损害其他参保人员的利益,对其他参保人员来说也极不公平,也 影响社保基金的安全。

人社部5日召开专题发布会,要求全面取消领取社保待遇资格集中认证,不再要求参保人在规定时段到指定地点进行集中认证,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目前,各地均已抓紧组织实施,全面停止了集中认证工作。这意味着,退休人员终于不用每年到社保部门报到,“自己证明自己还活着了”。

人社部副部长游钧表示,开展领取社会保险待遇资格认证,是从制度上保障基金安全、维护全体参保人员合法权益的重要措施,也是国际上通行做法。

人社部将在进一步强化便民服务各项举措的同时,依法依规严查冒领社会保险待遇的行为,加强风险防控,从源头上堵塞漏洞,切实维护社保基金安全。

以后怎么认证呢?

需要说明的是,此次取消集中认证,并不是说以后就不用认证了,而是认证方式会有大变化

人社部提出,构建以信息比对为主,退休人员社会化服务与远程认证服务相结合的认证服务模式,“寓认证于无形”。

这意味着,你不用再去跑腿了,而是社保机构通过大数据等手段在无形中去认证。

照顾退休老人 人社部全面取消领取社保养老金待遇资格集中认证

人社部要求——

  • 充分运用全民参保、异地就医、联网监测等数据资源,按月开展数据比对,有条件的可开展实时比对。
  • 积极推行异地居住人员远程自助认证。对于异地居住的人员,各地不得要求参保人返回参保地进行认证。
  • 要大力推广基于互联网的生物特征识别认证、手机APP远程认证等服务渠道,使服务对象就地即可完成认证。

终于不用再跑腿了,为这一项人性化的举措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