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洽会|东区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

今年以来,城东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坚定“四个自信”,始终做到“三个一以贯之”和“五个过硬”,忠实践行“两个绝对”,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聚焦“四个转变”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围绕“三产兴区、生态立区、民生富区、团结盛区、改革活区、党建强区”战略,以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和客流商贸聚集区为“引擎”,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广辟招商渠道,以打造建国路商贸集聚区和中国(西宁)国际绿色产业园为重点,带动全区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形成结构清晰、空间合理、功能多元、特色鲜明的城市发展格局。

经济发展稳步提升

全区着力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动力,不断提升全区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今年1-5月份,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46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98亿元,同比增长8.5%;实现区属工业增加值4229万元;完成招商引资11.88亿元;实现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49亿元,实现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5.12亿元。一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63亿元,同比增长12.4%;实现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56元,同比增长9.6%;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26.09亿元,同比增长7.5%。

青洽会|东区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

项目拉动经济增长

为有力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城东区发展改革和经济商务部门从年初就积极谋划项目,以项目工作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推手。今年全区共实施建设项目120项,其中政府投资项目75项,社会投资项目45项。截至目前,全区已开(复)工82项,开(复)工率68.33%。一大批政府性投资项目相继开工,涉及民生的城东区养老服务示范基地、红卫路建设项目、梨园广场、建国路迎宾大道景观改造等项目顺利开工建设;八一路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项目、西宁站场改造及相关搬迁安置小区二期、曹家寨新村二期、新千国际广场、莱雲国际大厦等重点项目如期复工。

着力推进重点片区改造,增加发展新动力,着力推进火车站、二一一厂、曹家寨村等片区的开发改造,积极与有意向的开发商进行对接洽谈,通过片区的开发改造推动区域产业布局的科学合理,从而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扎实做好“青洽会”、“城洽会”期间各项工作,印发了实施方案,编制制作招商引资项目册等参会资料,邀请省外客商50余名,全力做好客商接待服务工作,积极征集青洽会签约项目,拟定签约额16.5亿元,签约项目为中惠紫金城二期、绿色产业园区综合服务区恒泰·琉金岁月一期建设项目。

青洽会|东区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

打造商贸服务业聚集区

建国路服务业聚集区作为全市服务业聚集区之一,在带动辐射区域经济方面具有较强的引领作用。借助西宁火车站建成通车之机,加快推进泰阳国际商贸城、东部华盛二期、吉盛三期等项目,推动互助路沿线商业格局的成型。优化招商环境,强化协调服务,按照“以服务促招商、以招商抓发展”理念,在全区范围内大力营造“亲商、爱商”的氛围。依托展会平台,积极宣传推介:充分利用展会和经贸活动,全方位、多渠道捕捉信息,开展项目、企业、产业推介活动,提高对外影响力。目前,新千国际广场、中发源时代广场等项目已引进万达影院、华润万家、万达宝贝王、北京华联等国内知名品牌和企业入驻,初步形成了集休闲娱乐、住宿餐饮、商务办公等于一体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青洽会|东区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以农畜产品的加工为龙头的区属企业,不断顺应发展趋势,积极升级改造,推动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全区现有工业企业涉及食品、印刷、服装、农副产品、建材等13个行业。规下企业由于经营灵活、数量较多,产值略有增长,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按照做精传统产业、做强特色产业、做活新兴产业的新要求,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2018年实施青海百德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牛羊肉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项目、西宁华鑫食品有限公司扩大生产建设项目等5项技术改造升级项目,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强化项目跟踪督查,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不断提高企业生产效能。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工业节能转型。今年西宁百川畅银新能源有限公司实施西宁市尹家沟生活垃圾处理填埋气综合利用项目,每年可节约标准煤2500吨,二氧化碳减排量4.71×104t。

青洽会|东区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

启动经济发展新引擎

为进一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进一步打造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主动对接兰西城市群发展战略,积极融入东部城市群发展规划。立足韵家口地区,利用东临海东市临空综合经济园、南靠东川工业园、北接互助沙塘川工业园优势,以改善城区人居环境为主体、生态修复治理为基础、推进产业转型为目标,全力打造绿色产业园,扎实开展了征地拆迁、土壤治理,规划申报等前期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18年东区将全面推进园区道路建设生态修复、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积极激发民间资本投资活力,着力通过招商引资、PPP合作模式等多种方式来推进绿色产业园区开发建设工作,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推动绿色食品药品加工、现代物流配送、河湟文化旅游发展,力争把园区打造成为全市“高原绿、西宁蓝、河湖清”的绿色产业发展示范区。

规划范围北至互助界,南至湟水河滨河路,西至韵家口西旱台,东至付家寨东山,园区规划红线为9185.90亩,分为生态保护用地、产业功能用地、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围绕多沙(多巴-沙塘川)沿湟现代服务业经济带,与临空综合经济园联动发展以现代物流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主题,积极探索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路径,按照“一轴两屏四片区”的功能布局,通过对沙塘川河道治理、东西两山及沟壑生态修复,体现人与自然、现代与传统、艺术与技术、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东区始终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一号工程”来抓,始终创新招商方式,加大招商力度,加快对外开放与经济协作,突出产城融合发展,联络一批客商、捕捉一批信息、引进一批项目,推动全区经济快速发展。根据《西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西宁市2018年春季外出招商工作方案的通知》(宁政〔2018〕27号)文件精神,精心挑选、包装一批商贸流通、电子商务、养老服务、房地产、绿色园区等重点项目与省外客商进行面对面对接沟通,成立三个招商小组分别带队赴上海、银川、兰州、南京等地紧锣密鼓地开展考察、推介及招商工作,与上海恒泰集团、光大国际投资公司、宁夏中房集团、深圳铁汉生态等企业就涉及项目进行了认真的洽谈,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另外,已落户我区创新创业大厦的重点招商企业重庆猪八戒网络有限公司计划年内正式运营,将成为我区创新创业发展的“新高地”;同时,针对新千国际广场、中发源时代广场、莱雲国际大厦等项目商业区的招商工作,采取“引进来、走出去”,拓宽招商渠道,丰富招商形式,鼓励企业“以商招商”,搭建了企业与企业、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招商平台。

供稿/区发展改革和经济商务局

监制/胡建春 责编/韩雪峰 编辑/韩孟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