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馬退訂風波引人深思,「PPT造車」量產成迷!

隨著威馬汽車的電池供應商被曝出“電池自燃門”事件後,以價格取勝吸粉無數的威馬信譽度極速下滑。近日,有媒體報道近三成意向客戶選擇退訂。雖然威馬汽車CEO否認了這一傳言,並稱穀神電池並非交付給C端客戶。但對於這樣的表態,公眾似乎並不滿意。難道交付給B端共享汽車方的產品就不需要考慮安全問題麼?除此以外,威馬旗下首款量產車型EX5的交付時間仍未知,線下售後服務也不完善,且遲遲不願公佈產品具體配置詳情。由於如此之多的“未解之謎”,使得外界對於威馬的疑慮越來越多。

威馬退訂風波引人深思,“PPT造車”量產成迷!

其實早在“自燃門”之前,威馬汽車就因為車輛電池的申報信息與官方信息不符,遭到了外界的質疑。電池是電動車最為核心的零部件,對於消費者來說,甚至第一考慮就是電池規格以及電池的保修政策。威馬本來說好採用寧德時代的電池,卻在工信部認證時變成了寧德時代和浙江穀神。

威馬退訂風波引人深思,“PPT造車”量產成迷!

(威馬汽車CEO沈暉)

要知道電動車成本中有相當大的比例來自於電池包,以“價格屠夫”著稱的威馬,就是憑藉遠低於競爭對手的價格C出位。假設誘人的價格是通過低端不知名電池供應商來實現的話,那性質客就大不一樣了,畢竟一分價一分貨,消費者追求的不是低價,而是有品質條件下的高性價比,因此說是威馬欺詐消費者也不為過。

威馬退訂風波引人深思,“PPT造車”量產成迷!

對於電池偷樑換柱的情況,威馬聲稱整車廠商都會在產品開發階段嘗試不同型號、配置組合的申報目錄。可是這樣的理由完全不能讓人信服,欺騙消費者不道歉反而強詞奪理找藉口的車企,從根本上就已經變質了。

問題不止電池,量產交付存疑

年初,威馬曾經公佈過一次數據稱,從去年12月以來,威馬在官網開放了預定入口,僅兩個月的時間訂單量就已經過萬臺。然而不久前,威馬再一次公佈了統計數據,稱4月20日開啟預售後的一個月時間,有效訂單過萬。這到底是過了一萬,還是加起來有兩萬呢?

威馬退訂風波引人深思,“PPT造車”量產成迷!

這個問題的答案車叔不得而知,想必也只有威馬自己才清楚,原本信譽度就完全靠嘴皮子的PPT造車新勢力,經過這麼一鬧,還有誰敢預定“PPT”新能源車型呢?真實的訂單量和用戶的退單,恐怕只有威馬內部才知道。面對大眾的質疑,威馬汽車CEO所謂的九月份交付也隨之不再令人信服。

PPT造車“交付死”?

今年是“PPT造車新勢力”車型量產的元年,沸沸揚揚的互聯網車企都到了需要交付的階段。萬里之外的行業領軍人物特斯拉已經迎來了第一個挑戰,對於MODEL 3的產能提升可謂一拖再拖。國內資本大佬們合力打造的蔚來也遭遇了“交付門”,首批量產車交付只有幾輛,而且全部交付給了自己公司的內部人員。

威馬退訂風波引人深思,“PPT造車”量產成迷!

以上兩個例子都證明了汽車量產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畢竟汽車從設計到生產的複雜程度遠遠超過其他工業產品,不是隨便找個代工廠貼牌就能進行銷售的。這些車叔可以理解,但不論互聯網造車有多麼艱難,車企必須得有一說一,不能以虛假的信息矇騙消費者。忽悠只能一時爽,靠忽悠吹起來的信譽也許能火爆一時,但也會像威馬這般,一旦被識破,就會跌入萬丈深淵。

車叔總結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無論傳統車企還是造車新勢力們,誰都想以快取勝,佔領行業的先機。但好的產品力和品牌必建立在品質保障的基礎上,而不是光砸錢,靠PPT發佈會矇騙消費者就能把產品做好的。車叔認為,互聯網造車氾濫成災,但市場洗牌在所難免,最終能存活下來的可能只有一兩家,甚至一家都沒有。隨著造車企業准入門檻的不斷提高,未來資本只會湧向真正有技術實力的公司。就連威馬汽車這種有傳統造車血統的新勢力都遇到了交付難題,“PPT”車型的量產情況還真是不容樂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