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盃多看 小龍蝦少吃

世界盃多看 小龍蝦少吃

眼下,世界盃比賽如火如荼,全世界球迷如醉如痴,啤酒、小龍蝦銷量火爆!在此奉勸各位球迷朋友:世界盃多看,小龍蝦少吃。

1924年,全世界範圍內發生了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很多身體健康的人,突然出現了嚴重的代謝紊亂,而且迅速進展為急性腎衰竭。經過大量調查,發現了這些人的共同點:他們無一例外地都食用了一種美味的生物。從那時開始,無論是正規的餐廳還是私家的廚房,這種美食便很少在西方人的餐桌上出現了。然而近百年的今天,這種曾經造成大規模中毒的美食,卻悄無聲息地在中國火爆起來…它,就是"小龍蝦"。而到了今年,小龍蝦的地位更是上了一層樓,成為了國民美食,夜宵之王。吃小龍蝦,喝啤酒,看世界盃。這個夏天,大家都鉚足了勁,準備大幹一場。據說,已經有10萬隻湖北小龍蝦代替萎靡的國足,出征俄羅斯了。

肯定有人要問,你說小龍蝦可能有毒,這事靠譜嗎?有證據嗎?小龍蝦就是導致"醬油尿"的罪魁禍首,這些病人都患上了那個1924年席捲全球的疾病——"哈夫病"(HAFF)。什麼是"哈夫病"(HAFF)病呢?哈夫病又叫作"橫紋肌溶解症",一旦患上此病,病人身上最主要的兩種肌肉:骨骼肌和心肌,會被病毒破壞,從而導致代謝紊亂,嚴重者會引發急性腎衰竭,尿色呈醬油色。引起腎衰竭還不是這種病最可怕的地方。它真正讓人膽寒之處在於,自從1924年它出現以來,人類想盡辦法,耗費無數心血研究,卻最終無法確認它的具體成因。所以,小龍蝦這種食物,才會逐漸從西方人的餐桌上消失。不是他們不愛吃,而是不敢吃,畢竟現代醫學都沒辦法解決哈夫病。

除了這個"哈夫病",近年來,小龍蝦的名聲一直不怎麼好。重金屬含量超標:2012年,新聞就有報道,說是抽查了菜市場裡出售的小龍蝦,結果發現小龍蝦頭部裡還殘留著超標的重金屬物質。這些重金屬物質會積累在體內常年無法排洩,如果有吃蝦頭的習慣,可能會引發中風等針狀。2013年,又有新聞指出,市面一些餐廳裡小龍蝦,多數來源於汙水溝、工業區,這些地方的小龍蝦體內也會殘留重金屬,具有潛在危險性。運輸環節汙染、加工環節不衛生。幾年前,大多數小龍蝦的售賣形式還是"大排檔",為了控制成本,餐廳在運輸途中和加工過程中,並不能保證小龍蝦的衛生環境。於是造成了很多起小龍蝦食物中毒案例。

但小龍蝦現在是一個大產業,養活了500萬人,產值2000億,這裡面會牽涉多少利益相關者?政府,希望產業做大,帶動地方經濟發展,解決就業。養殖戶,希望產量大增,價格一路上漲;商家,希望顧客盈門,吃的人越來越多。所有人,都希望鈔票滾滾而來。可唯獨沒有人關心,小龍蝦背後致命的真相。仔細一想,除了醫院、專業學術雜誌上偶爾透露出來的幾個案例,我們真的很少看到關於吃小龍蝦認真、靠譜的風險提示。

那小龍蝦到底還安全嗎?這個問題很難回答。連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系教授,研究了小龍蝦十幾年的張展鴻都無法做出解答。張展鴻在某知名講堂做了一次講座。在講座中,關於大家傳聞的小龍蝦的"髒"和"安全",他的說法忐忑中又有些欲言又止,很值得我們玩味:說到底,這一切都不是小龍蝦的問題,而是我們自身的問題。可這樣一來,我們的監管機構又有多少信心,可以拍著胸脯對消費者說放心呢?

所以,在這些事情解決之前,為了自身的健康,對小龍蝦的態度是:美食誠可貴,健康價更高。如果一定要吃,請少吃,嚐個鮮就可以了,適可而止。

世界盃多看 小龍蝦少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