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想著給娃買學區房,而有些父母不想買學區房只想帶娃看世界~

最近一則#從懷孕就開始選學區房#上了微博熱搜榜,在上海某房產交易中心,一位媽媽正在進行房產交易,她說是給孩子買學區房。考慮到很多學區房需要提前5年落戶,這位媽媽從懷孕就開始為買學區房做準備,如今孩子17個月大。她說,自己的父母曾為送她進重點初中而買學區房,自己也一直受這樣的觀念影響。

你在想著給娃買學區房,而有些父母不想買學區房只想帶娃看世界~

有網友留言道:“生鐵也會百鍊成鋼,鑄劍後經常擦拭也可以在太陽下反光,黃金白銀不常擦試也會表面氧化,暗淡無光,所以不管是不是天才,努力才是最重要的,這既包含自己的努力,也包括家庭投入金錢精力!還有教育方法!

說到教育方法,另外一位母親則選擇了和上述母親截然不同的做法,一位媽媽劉婧婧,女兒4歲,她已經一個人帶女兒走過了近20個國家。不久前,劉婧婧就預定了俄羅斯看世界盃和酒店。目前,母女兩人在俄羅斯,觀看這場足球盛宴。她說,在能力和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她會繼續採用這樣的教育方式,讓女兒繼續旅遊。正如她的朋友圈所說,"從沒想過要送你去8萬的雙語,給你買百萬的學區房,全世界我都想帶著你去走,去看學校裡不曾看到的世界。"

你在想著給娃買學區房,而有些父母不想買學區房只想帶娃看世界~

近幾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世界那麼大,我要去看看”等語句都讓很多人蠢蠢欲動,不喜歡按部就班,不喜歡條條框框,不喜歡規規矩矩,但是大環境不會以個人的意志為轉移,我們的孩子也許也要面對這樣的社會,也不得不放下詩和遠方去為了柴米油鹽,為了車子房子而做自己並不那麼喜歡的工作,日復一日,這不浪漫,但的確是絕大部分人的人生。

而如果想要在這樣的環境中生存下去,也許還是需要經歷體制內的教育成長,即便不去買學區房,不去報補習班,但總還是要按部就班地上學,高考,工作,那麼這樣的旅行勢必會和孩子的學校生活想矛盾,要做出選擇。

也許我們在孩子上學的時候可以選擇跳出體制,讓他們擁有一個更快樂的成長體驗,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也許真的很棒,有無以倫比的社會閱歷,有遠超同齡人的見識,但是除非他可以有別的路一直走下去,否則還要面對升學,面對高考的話,會很吃力。

你在想著給娃買學區房,而有些父母不想買學區房只想帶娃看世界~

父母能告訴孩子如何生活得更有意義,但不能給孩子永恆的生命;父母能告訴孩子必須為人生確定崇高的目標,但不能替孩子實現這些目標;父母能肯定將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給予孩子最美好的東西,但不能給予孩子前程和事業。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個人有一個人的責任和擔當。父母愛孩子,甚至願意為孩子付出一切,但是,父母終究不能代替孩子。父母要做好孩子的榜樣,給孩子以豐富的精神營養,給孩子留下足夠的成長空間,包括給孩子經歷挫折和磨難的機會。

聲明:本文內容由U12家庭教育特約作者子非魚撰寫,如需轉載,請聯繫小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