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高千尺忘不了根|“品读《梁家河》,照亮人生路”演讲比赛优秀作品选登

树高千尺忘不了根|“品读《梁家河》,照亮人生路”演讲比赛优秀作品选登

凤县宣传:

“品读《梁家河》,照亮人生路”青年组演讲比赛

她们的故事让人感动

她们的声音清脆动人

先声夺人

以情动人

用爱服人

身处平凡的岗位

却有着大大的梦想和希望

她们

是凤县新时代向上向善青年的真实写照

是我们的骄傲!

6

树高千尺忘不了根|“品读《梁家河》,照亮人生路”演讲比赛优秀作品选登

“我永远不会忘记梁家河,永远不会忘记父老乡亲”。离开梁家河40多年来,习近平总书记时常关注、关心着梁家河的父老乡亲。他说“陕北高原是我的根”“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总书记梁家河之行的深情表白,表达了对曾经接纳养育他的黄土地和陕北人民的无限热爱,告诉我们的正是饮水思源,不忘初心的道理。

如果,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那么,习近平在梁家河的7年,什么是他的初心,什么又是他的使命?

经历了1969年回京探亲的风波,再次回到梁家河,习近平就表明了“扎根农村,扎根一辈子!不再有回北京一说”的心迹。那个时候,他并不是共产党员,甚至连共青团员都不是,但作为一名上山下乡的知青,他的初心很简单,就是改变梁家河的现状,让当地村民吃的饱,穿的暖,住的安全,行的方便,还要有文化,让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

七年知青岁月,先后递交了8份入团申请书、10份入党申请书,以一个知青的身份走进大山,从大山里走出了一个深受乡亲们爱戴的“大队党支部书记”。习近平没有改变什么,他只是把自己身上别人具备的或不具备的特质更深刻化。于自己,他做事踏踏实实、从不放弃读书和思考;于他人,他贴近群众,为群众办实事,群众需要什么他就干什么。

为了粮食增产,他带领村民打坝造田,梁家河沟口的水坠坝至今都是当地最好最平整的土地;为了解决农村照明做饭难题,他亲赴四川取经学习,反复试验,建成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为了解决社员劳动工具需求,兴办了铁业社;为了解决生活日用品需求,成立了代销店;为了让村民喝上干净的饮用水,带领社员打了一口甜水井。他还开办了扫盲班,目的就是让每个梁家河人都认识最常用的汉字。

离开梁家河多年,习总书记仍然记挂着父老乡亲,仍然给予他们最无私的帮助。因为他永远记得,饿了,是乡亲们给他饭吃;衣服脏了,是乡亲们给他洗;裤子破了,是乡亲们给他缝……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不要忘记那些曾经给予我们帮助和关怀的人,做人该饮水思源不忘本,树高千尺不忘根!正如诗人艾青诗中所写: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习总书记不仅深深地爱着这片土地,而且深深地爱着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因为“老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必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因为中国梦是人民的梦,是必须同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结合起来才能实现的梦!这是一步一个脚印的成长,是写满勤学实干、奋斗担当的岁月篇章,是我们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励志教材,也是充满温度和情义的执政宣言!

从战争年代的血雨腥风,到改革开放的历史巨变,从农民风雨中的辛劳,到父母茶饭中的艰辛,每个人都为今天的我们能够过着富足安乐的日子付出了血汗。习总书记曾寄语广大青年:“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青年时代选择了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了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在这仅有一次的青春里,无需豪言壮语,但有满腔热情,无需迷惘彷徨,但求自信担当!饮水思源,不忘初心,纷纷万事,直道而行!

树高千尺忘不了根|“品读《梁家河》,照亮人生路”演讲比赛优秀作品选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