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淳與《天才玩偶》:自我藝術與大衆商業的共贏

“《天才玩偶》(原名《惡偶》)的故事很複雜,它蘊含著非常深刻的元素,我不斷的研究它,我把它看做一個實驗性的漫畫。什麼叫實驗性?就是我需要跟這個故事一起成長,一邊畫一邊思考,而不是一個我完全規劃好開始、中間和結束的故事。”這是漫畫原作者一淳對《天才玩偶》的概述。

2014年漫畫《天才玩偶》開始在騰訊動漫上連載,漫畫哥特式陰鬱瑰麗的黑暗風格,黑白色調糅雜進厚重油彩的手法,畫面裡流露出的詭秘、華麗、超現實的氛圍,劇情中對人性冷漠與溫情、沉淪與救贖等對立面細緻入微的描述,讓人背脊發涼,整部作品溫暖與弔詭並存,殘酷而孤獨。

一淳與《天才玩偶》:自我藝術與大眾商業的共贏

——這一切讓《天才玩偶》成為漫畫市場上獨樹一格的作品,並迎來了一批死忠擁躉。騰訊動漫上該作品更新至310話,評分達到9.4分,人氣值超過11億。

“《天才玩偶》是我思考自己的人生的時候產生的副產品。”一淳說。這份思考經過作品化後引起了市場共鳴,今年6月騰訊動漫對外宣佈即將推出《天才玩偶》漫改動畫,騰訊動漫與日本動畫公司Studio DEEN再度合作,前期流程從角色設定、劇本大綱到作品理念、團隊溝通已經經過了半年。

7月6日動畫《天才玩偶》正式全網播出,每週五更新。值得注意的是,動畫採取了中、日兩版配音, 7月9日日文版《天才玩偶》(日語名《惡偶-天才人形-》將在日本電視臺播出。

從漫畫到TV動畫,《天才玩偶》背後的孤獨與華麗

從漫畫到TV動畫,《天才玩偶》的改編過程並不容易,這很大原因是由於漫畫內容本身的荒誕與獨特。漫畫故事圍繞女主角小愛與反派縫紉師之間的交鋒展開,惡偶是故事的核心元素,設定中惡偶是中世紀的巫師(縫紉師)發明的一種能禁錮天才們身上守護神的法術,將他人身上的守護神製作成惡偶,佔為己用,即便普通人擁有了惡偶,也能獲得超乎常人的能力,它帶著人性中的邪念與慾望。而對立面的小愛則是人性秉持光明和原則的一面。

一淳與《天才玩偶》:自我藝術與大眾商業的共贏

“這部作品是很矛盾的,因為‘惡偶’本身是一個違背道德、不好的東西。但我發現有很多讀者看完之後,說我想要一個惡偶。”這種反饋讓一淳意識到,在利益與誘惑面前,人類的道德標準是浮動的。當個人的利益收到威脅時,有的人選擇的是放棄道德與底線,不再遵守社會的遊戲規則。

這讓一淳感到憤怒,他希望能扭轉這種價值觀的彎曲,“我是憋著一口氣的,我一定要告訴所有讀者,你們要看清楚了小町(反派角色)做了多壞的事。”而這個過程需要時間與成本,還需要找到一個更大眾化、普世化的表達方式。

一淳與《天才玩偶》:自我藝術與大眾商業的共贏

《天才玩偶》的動畫改編是一個契機。動畫具備比漫畫更強大的輸出能力與感染能力,擁有更大的受眾市場。《天才玩偶》改編過程中如何表達出完整、正確的世界觀與價值觀,如何權衡作品藝術性與商業性,如何保有漫畫原生的魅力又在動畫形式上獲得新的生命力,這些成為了製作團隊和一淳急需解決的課題。

“《天才玩偶》動畫化這件事,我真挺感謝騰訊動漫。因為我的這部作品,你可以說它並不符合動畫化的標準。動畫化必須要求,漫畫數據非常好看的,網絡點擊量很高,很大眾的作品。我這個不是流行,但是平臺還是決定嘗試一把。”一淳對作品得以動畫化透露著感激。

動畫改編上,騰訊動漫採取中日合制的模式,選擇再次與日本動畫公司Studio DEEN合作,二者此前已經合作推出了《從前有座劍靈山》,該作品成為了國漫標杆性的一部動畫。這次《天才玩偶》的合作雙方都顯得更加默契。

一淳與《天才玩偶》:自我藝術與大眾商業的共贏

由Studio DEEN負責動畫製作,該工作室除了《從前有座劍靈山》,在日本本土還曾製作出《相聚一刻》、《亂馬1/2》、《Fate/stay night》、《為美好的世界獻上祝福》等動畫作品。日本知名動畫監督BOB白旗擔任《天才玩偶》的動畫導演,其曾參與製作《黑塔利亞》、《緋色的欠片》等動畫作品。劇本把控方面,則交由曾參與日劇《火花》劇本創作的加藤結子負責動畫總編劇。整個團隊都有相當的內容製作經驗,顯得十分穩妥。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漫畫改編引起了日本動畫產業的注意,日本有“動畫雜誌御三家”之稱的三家老牌動畫雜誌《Newtype》、《Animege》、《Animedia》,都對《天才玩偶》進行了大篇幅的介紹,首次系統公開了這部來自中國的漫改動畫的劇情、人設等情報。這對於《天才玩偶》無疑是一種肯定。

一淳與《天才玩偶》:自我藝術與大眾商業的共贏

《Newtype》

一淳與《天才玩偶》:自我藝術與大眾商業的共贏

《Animege》

一淳與《天才玩偶》:自我藝術與大眾商業的共贏

《Animedia》

日本動漫網站animate Times還對日文版《天才玩偶》的聲優演員們依次進行了專訪。日語版由聲優芝崎典子出演動畫女主角小愛,柴崎哲志出演重要角色羅正。對於《天才玩偶》,日本聲優也感受到了作品的獨特之處。芝崎典子感知到了作品中的共鳴,“這個題材很離奇,但就算髮生在現實中也很正常,也許這世上真的會有人擁有惡偶。”

柴崎哲志則作品的視覺風格十分驚豔,“原作的色彩和畫風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在日本沒見過這麼強烈的用色,這不是美漫,而是中國漫畫。”

一淳與《天才玩偶》:自我藝術與大眾商業的共贏

中文版的配音中則由北斗企鵝工作室新生代配音演員閻麼麼擔任主役,配音大神小連殺、圖特哈蒙擔任重要角色。

一淳:創作是把靈魂放在火上烤

此前,《天才玩偶》已經對外公佈了3版動畫PV,PV中復古華麗又充滿黑暗氣息的視覺風格,四散開來的涼意與獵奇感,讓國內漫迷備感期待。今天《天才玩偶》第一集動畫終於全網上線,如同長期的蟄伏猛獸終於迎來了破山而出的一天,B站有漫迷表示效果出乎意料。

一淳與《天才玩偶》:自我藝術與大眾商業的共贏

一淳曾經開玩笑稱,“騰訊動漫做了很多動畫,但從那麼多漫畫作品中能夠被選中、做成動畫的肯定是少數。我是非常得意的,就是長期不讓我說,給我憋壞了。”這個玩笑裡帶著一點迫不及待,但完全能夠被理解。好的作品前期都經過了漫長的打磨期,尤其像《天才玩偶》這樣風格獨特、相對小眾的作品,從小眾市場走到公眾視野,必須經歷一條孤獨而煎熬的路。

一淳與《天才玩偶》:自我藝術與大眾商業的共贏

對於一淳而言,那是一個自我藝術堅持與商業大眾化相互拉扯的過程。“搞創作,真的是把你的靈魂放在火上烤。如果只是想追求一個套路化、娛樂性的作品,那麼有套路可循,會好做得多。但如果你真的想做一個有特點的作品,太難太難。”

一淳毫不避諱的提到《天才玩偶》創作過程的苦悶,“作品成功給我帶來的快樂,遠遠不及創作的過程給我帶來的痛苦的萬分之一。”苦悶的原因或許一部分是由於《天才玩偶》哥特式荒誕的風格帶來小眾垂直性。

一淳與《天才玩偶》:自我藝術與大眾商業的共贏

《天才玩偶》誕生在一個小眾市場上,故事的獵奇與詭秘,畫面冰冷的衝擊感,內底裡隱藏著的是作者一淳的精神內核和自我藝術,它並不是市場上商業娛樂產物,而是一淳的自我掙扎的產物,這讓一部分受眾視若珍寶封為神作,但也讓看慣商業流水線式作品的受眾不解。

“有的讀者理解不了《天才玩偶》,這我完全接受。想要一部作品讓所有人喜歡,是不可能的,我只希望能有一部分讀者適合讀,能夠通過它產生共鳴,我已經很高興了。畢竟這個作品它不是很娛樂,很多讀者說看完之後很鬱悶,因為它不具備太多娛樂屬性。”

一部分則是由於一淳自我釋放與作品商業化之間的衝突。一淳最喜歡的漫畫大師是松本大洋和三浦健太郎。松本大洋推出了《ZERO》、《惡童》、《乒乓》等一系列自我堅持、風格鮮明的獨立作品,“我極度的崇拜松本,首先他的作品,產業內數一數二,其次我最崇拜的,是他自由的精神。”

一淳與《天才玩偶》:自我藝術與大眾商業的共贏

《乒乓》

三浦健太郎的《劍風傳奇》(《烙印戰士》)畫風自成一派,其被漫迷喻為日本最具畫功的漫畫家之一。“他的《烙印戰士》簡直是太偉大了,他對我影響非常大,作品中那種氣勢實在是太恐怖了,我感覺他就像巨人,畫面也像巨人。”

一淳與《天才玩偶》:自我藝術與大眾商業的共贏

《劍風傳奇》

一淳也渴望成為這類忠於自我、堅持藝術風格的漫畫家,但是國內漫畫市場還在發展階段,並未成熟到為各類風格提供棲息之所。“市場有了合適的土壤,它才會允許小眾的誕生。現在國內市場還是不可能,養不活小眾。”

所以一淳逐漸妥協了,“漫畫它是一個大眾藝術,你要讓大家看明白,所以我把畫風一點點掰,儘量能讓更多人看到。”這一度讓一淳很痛苦,他認為這是一種不敢忠於靈魂的怯弱行為。但事實上,這或許正是一個成熟漫畫家在瞭解市場與大眾之後做出的抉擇,它不是一種自我背棄,而是一種自我和解。

漫迷們都認為一淳風格化最強烈的作品是《魚腸卷傳》,它是一淳完全忠於自我的作品,但一淳慢慢對這部作品有了新的認知,“很多人評價說‘魚腸卷後再無一淳’,有一定的道理,我承認這件事。但是《魚腸卷》雖然很有特點,但它不專業。”一淳所謂的專業是作品的剋制與自律,“專業性就是你不能自嗨。自嗨的東西很精彩,可是它對於這個行業的發展是沒有好處的。你無法想象市場上全是《魚腸卷傳》這種作品,那我們這個行業從何而來?”

或許一淳的經歷是國內整個漫畫行業的縮影,當個體完成了自我藝術與大眾商業的共贏,這或許代表著行業也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隨著動畫《天才玩偶》的上線,市場又會產生更多新的可能。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