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藥」將如何避免短缺?

救人,還是自救?

這個月的暑期檔,一部口碑炸裂的電影橫空出世。

月初,《我不是藥神》僅僅是小規模的點映。

但幾乎是2小時之內,朋友圈裡就刷滿了對它的讚譽之詞,其評價之高,淚點之多, 大有登頂今年國產片口碑榜之勢。

“救命藥”將如何避免短缺?

甯浩+徐崢的組合,你想到了什麼?

《無人區》?《心花路放》?《瘋狂的賽車》?

不管是他們的哪一部電影,都可以用一個詞總結:好片!

但是,一部電影好不好,不僅僅要看導演和演員的陣容,更重要的是,它的題材能否得到群眾的喜愛。

毫無疑問,《我不是藥神》就是一部、用心去講故事的好電影。影片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講述了一個關於“藥”的故事。

片中,徐崢飾演的是一個賣印度神油、保健品和偉哥的土漢子。直到有一天,一個白血病人來找他,拜託他去印度代購仿製藥“格列寧”,土漢子迷迷糊糊就成了為民請命的藥神,由此捲入生活和法律的漩渦中。

“救命藥”將如何避免短缺?

《我不是藥神》這部影片由當年的陸勇案改編。現實當中,法律選擇放過陸勇。

他去印度買便宜的仿製藥,還給病友無償代購,被人稱之為“藥俠”。

2014年沅江市檢察院曾以“妨害信用卡管理”和“銷售假藥”起訴陸勇,後來,300多名白血病病友聯名寫信,請求司法機關對他免予刑事處罰。

陸勇之所以被法律寬恕,首要因素是因為其替病友代購的行為全部是無償幫助,未收取任何額外費用,因此未被認定為銷售行為。

但是,如果病友信賴的代購者不再是陸勇這樣完全無償的被告人,所購藥品依然被中國法律定義為“假藥”的話,那麼代購者仍必然構成刑法上的銷售假藥罪而身陷囹圄。

這個案件的結局是,正版的白血病抗癌藥在2018年順利納入醫保,成為每位患者都吃得起的抗癌藥——《藥神》見證了醫保的進步。

“救命藥”將如何避免短缺?

“救命藥”需要代購,已經成了中國重病患者無奈的選擇。

近年來,國外大量創新藥物的接連獲批,但國內,許多重病患者尤其是癌症病人,為了活命甘願冒險一試,於是催生了到美國、印度、香港等海外國家或地區代購藥品的市場需求。

“救命藥”將如何避免短缺?

“救命藥”用藥選擇少、用藥貴、容易短缺的尷尬局面也引起了國家層面的重視。

第三方醫藥服務平臺麥斯康萊創始人史立臣對此表示,這就相當於為罕見病藥品開啟了在中國上市的“綠色通道”,改善國內罕見病患者無藥可用的困局。

而繼此前抗癌藥“零關稅”、降增值稅後,醫保談判對降藥價的作用也引起了各方關注。會議同時要求,督促推動抗癌藥加快降價,讓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各省(區、市)對醫保目錄內的抗癌藥要開展專項招標採購。對醫保目錄外的獨家抗癌藥要抓緊推進醫保準入談判。開展國家藥品集中採購試點,實現藥價明顯降低。

此外,針對“救命藥”短缺的問題,會議要求,要加強全國短缺藥品供應保障監測預警,建立短缺藥品及原料藥停產備案制度,加大儲備力度,確保患者用藥不斷供。

“救命藥”將如何避免短缺?

對於海外“救命藥”,該如何正確對待?

1

不要盲目追崇國際新藥,在病情確有需要時,不妨先通過遠程會診方式諮詢國外權威醫學專家,看是否適用,再通過正規渠道購買,千萬不要輕易郵購或網購。

2

美國處方藥的銷售,必須憑美國醫生(電子/紙質)處方。那些聲稱不用“處方”就能拿到美國處方藥的,很可能是假藥。患者一定要仔細推敲藥品的來源,辨明真假。

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