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不是藥神》中「救命藥」定價問題的經濟學分析

票房、口碑雙線飄紅的電影《我不是藥神》,將“看病貴”、“天價藥”等民生話題再度拉回到公眾視野。劇情改編自真實事件——徐崢飾演的保健品店主在一群癌症患者的懇求下,成了某種印度產“救命藥”的總代理商,由此捲入複雜的漩渦之中。看完電影人們不禁思考——為什麼救命藥定價竟然如此高昂?為什麼印度的仿製藥就能物美價廉?不過,電影《我不是藥神》也讓觀眾產生一個誤會,認為救命藥之所以昂貴,主要原因在藥企身上。但是,

“救命專利藥貴”,這個“鍋”不該由藥企獨自背!

對《我不是藥神》中“救命藥”定價問題的經濟學分析

天價救命藥買不起

1、解決問題的關鍵不在製藥企業方面,關鍵是國家有沒有完善的醫療保險體系。其實,藥貴不是問題,美國的藥也貴啊。關鍵是國家有沒有完善的醫療保險體系。藥品是一種特殊的商品。從經濟學角度分析,專利藥昂貴的最大原因是——製藥企業研發新藥投資是驚人的,需要對新藥制定超高的價格,從而覆蓋投資的成本。對於藥企來說,每開發一種新藥,成本是巨大的,這其中不僅涉及到可能高達十幾億美金的直接投入,甚至面臨投入無回報的試錯式投資,更重要的是花費了漫長的時間成本。世界著名藥企阿斯利康在 1997 至 2011 年研發花費大概在 580 億美元,期間只批准了 5 個新藥,平均每個新藥花費高達 118 億美元。而仿製藥幾乎完全沒有研發成本,省了幾億美金和10多年時間。因此仿製藥雖然便宜但可以很賺錢。仿製沒過保護期的新藥,這當然損害了藥廠的利益,最終也會損害到患者的利益。新藥包含了藥企的知識產權在內。如果不給專利藥在一段時間壟斷市場,讓新藥給藥企創造大量利潤,藥企是不會有任何動力做藥品研發。所以專利藥賣很貴,藥企也是有其內在的苦衷。世界上的確存在著大量吃不起藥的窮人。

對《我不是藥神》中“救命藥”定價問題的經濟學分析

印度仿製藥很便宜

藥廠研製出治病救人的有效藥品,正是藥企對社會做出的慈善之舉,藥廠並沒有站在病患的對立面。除非藥廠長期壟斷某個藥品,故意維持高價,才應被人指責。藥廠首先是企業,作為企業當然先要考慮怎麼賺錢,而不是光想著做慈善。藥企只有賺錢了,才能繼續經營下去,否則藥企破產,以後靠誰研發新藥呢?專利制度就是用來保護創新藥的利益。如果社會無視藥品專利,都用仿製藥,必然導致藥廠破產倒閉。藥企破產了,沒人研製新藥,病人就無藥可醫了。仿製藥輕而易舉就拿走了本該屬於研發新藥者的利潤。仿製藥看似救了眼下不少人,卻可能斬斷了拯救未來更多人生命的機會!國內對新藥的專利保護期為20年,20年後隨便你仿製。熟悉醫藥行業的人都知道,國外那些過期的藥品專利,養活了國內多少大大小小的藥廠。在上市公司醫藥板塊中,有一塊就叫“仿製藥板塊”。在專利保護期這20年裡,患者沒錢買不起藥怎麼辦?要麼國家給福利補貼,要麼由保險行業承擔,要麼病人自己掏腰包,要麼就真的聽天由命……但天價救命藥的“鍋”不能讓藥企承擔。對藥企來說,研發出能夠治病求人的新藥來,就是對社會最大的貢獻。

對《我不是藥神》中“救命藥”定價問題的經濟學分析

天價救命藥買不起

對《我不是藥神》中“救命藥”定價問題的經濟學分析

屠呦呦發現青蒿素

對《我不是藥神》中“救命藥”定價問題的經濟學分析

天價救命藥買不起

一部《我不是藥神》電影,向全社會拋出了“買不起天價救命專利藥”的難題,需要全社會一起想辦法解決。我相信經過這部《我不是藥神》電影的熱播,救命藥藥價還會進一步下降、患者負擔進一步減輕。

對救命藥的價格和供應問題,你有什麼看法?請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