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是在什麼樣的歷史背景下著成《道德經》的?

傳播理性解讀,引導科學思維。我是國學新邏輯,歡迎大家關注交流!

嚴格來說我們對老子及其身世,知道的太少。僅有一些類似神話的信息,說明不了任何問題。我們其實對於《道德經》一書的作者知道並不比《內經》一書的作者更多。

老子是在什麼樣的歷史背景下著成《道德經》的?

但如果我們將老子放置到春秋戰國時代的亂世中,我們就可以推測老子寫作《道德經》的目的是為拯救亂世。而且,春秋諸子的學術也都是為救世而作的。就連那些討論合同異、離堅白的名學家,拔一毛為人而不為的楊朱也都其治世的綱領。

假設老子身逢亂世,卻不問人間疾苦,不管社會前途,只求避世修道修仙,只管高尚其事。若要真是如此,那麼他作為偉大的思想家在歷史責任和使命上就比其他學者遜色一籌。我們會問,為什麼要學一門自私自利的學問呢?修仙得道只是個人的事情,於整個社會有何益處呢?一個專門為已毫不為人的學說如何稱得上偉大的作品呢?

老子是在什麼樣的歷史背景下著成《道德經》的?

假如老子書包含有普世的價值與觀念,那麼它就不可能是一門求道修仙的學問。後世道家學派是在神話老子道概念的基礎上形成的。老子書並不是為講道而講道,它講道只是為支持他的社會與政治的綱領提供論據。

我們中國的學問絕少對自然與物質的興趣,理想的政治制度才是思想家們思考的主要對象。老子也沒有提供有關自然和與物質的任何有效知識。在老子的《道德經》中,道並不是一個物理的概念。道被老子視作全部可經驗事物的原因,而它本身卻不是一個可經驗的事物。而物理和自然的知識都是關於可經驗事物的知識,老子恰恰沒有提供有關可經驗世界秩序的任何知識,老子的道是超驗的形而上的概念。老子書中並沒有提供類似現代物理學中物質定律之類的內容。

老子是在什麼樣的歷史背景下著成《道德經》的?

統觀老子一書的思想,老子是在為人類終極社會的理想貢獻方案。無為概念不能理解不為,不能理解為順應自然無所舉措。無為的真實含義是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它要求為政者,但求奉獻不求索取,只求貢獻於民而不以有功自居。老子為什麼認為無為是人類社會實現終極理想的法則,是因為老子認為道最高的德即是無為。道是萬事萬物的原因和根據,但它卻從不居萬物之前之上,反而是虛和無的形式隱藏於萬物之上之後。這就是衣養萬物而不為主,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也就是無為。

道是無為的,所以萬物能治。那麼,如果要實現社會大治的目標,只有統治者效法道的無為之德,以無為無事來治理天下就成為自然而然的結論了。老子講道的知識提供了天道無為的前提,有了這個前提,政治無為的法則才能成為必然且合理的結論。

老子是在什麼樣的歷史背景下著成《道德經》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