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热之后国产AI芯片遍地开花,会否沦为“PPT芯片”?

无独有偶,手机厂商华为、美图,语音识别厂商出门问问、若琪都开始往上游芯片延伸。中美贸易争端之后,国产终端厂商们做芯片热情空前高涨。如同前几年互联网造车热,今年许多发布的芯片也被吐槽可能沦为“PPT芯片”。当然除了品牌需求,自己做芯片更多也是寻求性价比更高、或者竞争力更大的发展路线。

为什么大家都自己做芯片?

此前云知声CEO黄伟说过“语音识别公司不自己做芯片死路一条”。而若琪CEO祝铭明也对这个观点表示赞同。“如果有别人做我们就用别人的了。”祝铭明说,大家都知道芯片利润率很低,做这个事情不赚钱。“有时候计算力不是越高越好,而是需要针对特定场景做特定优化,寻找性价比最高的方案。”

但实际上据业内人士透露,自主研发芯片并不是提高整体的计算力,而是对部分功能进行优化,与过去强调复杂运算的CPU不同,许多人工智能的应用,尤其是“学习”需要简单而大量的重复输入,这也是为什么“十项全能”的CPU之类的通用芯片在人工智能领域难以施展拳脚的原因。

出门问问同样研发了一款前端接收信息的芯片模块“问芯”。 “打个比方,电视关机后同样离线语音唤醒。这解决了语音识别重要的痛点,“以及为什么其他厂商在已有通用芯片之外还需要一个前端信号芯片时,出门问问CEO李志飞解释说:“一是(通用芯片)贵,二是集成效果不好也不方便。(出门问问的)"问芯"AI芯片模组可以直接可以用USB。”

造车热之后国产AI芯片遍地开花,会否沦为“PPT芯片”?

AI芯片那么好做吗?

从云知声、出门问问发布的时间表看,芯片从设计到量产都只有3年多时间,这与“一个芯片产业需要几十年技术沉淀”的普遍印象相差甚远。但实际上,芯片有很多种,生产方式与定义也都有所不同。

“今天的芯片跟过去理解的芯片不大一样,”祝铭明说,今天做芯片并不需要花精力去做各类IP(知识产权)内核“现在讲SoC(集成电路芯片)新品,更多的是架构层面的优化,根据需求业务对IP进行组合优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