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中有史 史中有画

一本写国画的书能让人深更半夜笑出声来的,绝无仅有。不得不感慨后生可畏。《山山水水聊聊画画》(上海人民出版社)是用轻松幽默的语言写给当代人的一本中国古代传统绘画史,通俗易懂,又不失专业水准。或者说,作者马菁菁开辟了国画通俗写法的新道路,让无数在国画这事儿上用了一辈子心思的前辈们都愕然,原来国画史可以这样写!

马菁菁把国画这个如此有历史厚重感的技艺,轻盈幽默地娓娓道来。时而插科打诨,时而严肃认真,再加上现代年轻人的网络思维和语境,因而清新可读。这本书的核心竞争力是关于国画史的专业认知,在学术核心的基础上再加以言语的润色和修饰,该严肃认真的地方一丝不苟,该俏皮幽默的时候一点也不含糊,伸缩自如,深入浅出。

比如在讲到著名的《韩熙载夜宴图》时,她告诉你这其实是一幅手绘的间谍图,因为南唐后主李煜怕有能力的大臣韩熙载叛乱就派了两个画师去韩熙载家参加夜宴,然后回来画给皇帝看。一幅图救了韩熙载的命,一次可笑的间谍活动成就了一幅千古名画。短短一千多字,就讲清楚了这画的来龙去脉,也顺带着把“不想当诗人的皇帝不是好画家”的李煜的故事讲得一清二楚。

画中有史,史中有画,用故事来连接,三言两语就让古人形象生动地跃然纸上。尤为值得一读的,还有文尾所交代的“命运”,如何从私藏到宫藏,如何被选入《石渠宝笈初编》,后来被末代皇帝溥仪变卖,再后来又被张大千带到香港,直到20世纪50年代又从香港私家购回入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这一路颠沛流离到最终居有定所,也蕴含了时代与艺术品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什么叫“流传有序”,如何利用纸本和绢本来区分断代,怎么看绢的经纬辨别真假,怎么从人物与环境的比例区分年代等等,这些鉴赏专家引以为豪的“秘密武器”,被作者三言两语就说得一清二楚。虽然仅此一本书,并不能一步迈入鉴赏专家的行列,但我们看画,看得不就是一个参透古画奥妙的乐趣吗?

有时会不禁想问:一本书的价值究竟是什么,尤其是一本写绘画的书?绘画本身是与语言和文字并行的一种独立的表达方式,为什么一定要用文字来表达绘画?为什么常常要用语言来谈论绘画呢?在我看来,这一过程就像翻译,把绘画语言还原成我们所熟知的语言文字,通过这一桥梁,再去理解绘画。《山山水水聊聊画画》把历代的名画复杂的图像系统表达转化为文字的线性表达,让习惯线性阅读的人,进入图像的迷宫,在作者的引导下,一边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一边听着历史的趣味八卦,不知不觉,就走过了一段古味悠然的绘画旅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