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背后那些辛酸和感动

《我不是药神》∣背后那些辛酸和感动

最近这部《我不是药神》刷爆了朋友圈,看过的无一例外地给了好评,并给出今年中国最好的电影,没有之一。

是故事本身太打动人,还是演员的魅力和张力吸引观众,要说故事其实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慢粒白血病者赖以生存的药物“格列宁”,以专利垄断成为天价药,在国内卖4万一小瓶,对普通患者来说,无疑是等死。

《我不是药神》∣背后那些辛酸和感动

但印度出现了这种药的仿制版,要价才2000一瓶,这种药属于在国内未经许可不能出售的“假药”,想要这种药,就得偷偷找代购。

这时就出现了影片的男主人公程勇(徐峥饰演),一个生活困顿的中年男人,在印度经营着一家神油店却生意惨淡,连房租都交不上,与前妻打着离婚官司争夺儿子的抚养权,病重的老父亲等着钱要做手术……

《我不是药神》∣背后那些辛酸和感动

在被生活压的透不过气来的时候,他遇到了印度版的“格列宁”,患病的吕受益(王传君饰演)告诉他你去印度进药,我来代销,赚了钱我们一起分成。

起初程勇断然拒绝,因为走私药物是非法的,是要坐牢的,但卖药的胖子告诉他这种药在中国有很大的市场,因为很多病人需要这个药来救命,这样一来,他就成了他们的救世主。

《我不是药神》∣背后那些辛酸和感动

但最初的程勇根本就不想成为什么救世主,只想要救病重的老父亲,打赢夺子官司,让自己翻身,对他来说卖药的唯一目的就是:赚钱。

《我不是药神》∣背后那些辛酸和感动

到了印度,程勇才发现这种药的代理费只要500块,而且背后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决定独家代理这种药,并铤而走险开始回国卖药。

《我不是药神》∣背后那些辛酸和感动

而卖药的队伍也从程勇和吕受益变成了五人小组。这些人其实都是病友或病友的家属,他们迅速占领了国内市场,虽说自己赚的盆满钵满,但这些药也确确实实救了不少白血病患者的命,对他们来说,普通人能吃得起天价的药就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渐渐地,这些患者都叫程勇为“药神”!

但好景不长,不仅研发这种药物的专利医药公司举报程勇非法卖假药,为了避免牢狱之灾,程勇无奈只好将这种药的代理权转卖给另一个药贩,自己决定金盆洗手。

程勇退出了,但药还在卖。利益面前,总有人低头,黑心的药贩子把药从5000元一瓶涨到了20000元一瓶,这些患者又吃不起药了,于是药贩子遭人举报被抓,再也没人敢卖这种药了。

在疾病面前,没有药就是等死。

药停了以后,当初的五人小组中的吕受益病情开始恶化,再次面对巨额的医药费,为了不拖累妻子和孩子,也不想再遭受病痛的折磨,吕受益选择了自杀。

《我不是药神》∣背后那些辛酸和感动

在吕受益的葬礼上,程勇看到前来那些吊唁的患者,眼里不是哀伤,而是对生命的无助、绝望和恐惧。这一幕让他深深震撼。

最终他毅然决定再次卖药,只为治病救人。

《我不是药神》∣背后那些辛酸和感动

但后来仍被警方通缉,但出人意料的是这群患者居然没有一个人出卖程勇,在一次取药时程勇被警察发现,黄毛为了救程勇,遭遇车祸身亡。

警察抓住的诸多购买假药的患者们,也无一例外的保护程勇,

一位老奶奶的话让我震撼了:“我得这病四年了,我吃掉了家里所有房子,吃垮了全家。谁家没个病人,你能保证一辈子不生病吗?”

《我不是药神》∣背后那些辛酸和感动

此时,负责这次行动的警察曹斌(周一围饰演)也几乎崩溃。他深刻感受到此时自己要面对的不是一个卖假药的贩子,而是社会底层人的命。为什么人生病了,连治病的权利都没有?这命还是不是自己的?

影片背景

其实这部火到不行的电影的故事原型叫陆勇,34岁,和电影中的程勇不同的是,他自己本身就是一位慢性白血病患者,每月巨额的医药费让他短短2年内就花光了所有的积蓄,总共56.4万。

当时活下来的希望除了骨髓移植就是吃“格列卫”。

《我不是药神》∣背后那些辛酸和感动

但当时中华骨髓库里的志愿者数据并不多,手术能成功的概率也只有七成左右,而且术后患者是否是完全康复还是怎样?都不得而知。

《我不是药神》∣背后那些辛酸和感动

一次偶然的机会,陆勇得知印度一家药厂在仿制自己正在吃的这种药,而且售价是4000,在自己尝试服用仿制药一段时间后,陆勇并没有发现有太大副作用,指标一切正常。

就这样陆勇走上了印度神药的代购之路。期间也帮助上千名患者换来生存的希望。

为了方便交易,陆勇还非法购买了信用卡,但随后便被警方盯上了。

陆勇在2013年被警方公诉逮捕,政府以“妨害信用卡管理罪”和“销售假药罪”两大为罪名,正式起诉陆勇。

一时间“陆勇时间”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而国内外药价相差如此大的价格也另不少网友提出质疑。

数百名白血病患者联名写信向官方求情,最后迫于舆论压力,司法机关宣布免除陆勇的所有刑事处罚。

而徐峥当时看到“陆勇事件”的这个剧本后泪流满面,当场决定:我要演。

背后的辛酸和感动

单从影片阵容来看,除了徐峥之外,周一围、王传君、谭卓、章宇等没有一个是流量明星,其实徐峥本身也不是流量明星。而导演文牧野更是一个小导演,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才被徐峥看中来导这部戏的。

但就是这样一群小人物却演出了全国最好的电影,我很想介绍这群面对好的剧本会全身扑上去的演员背后的故事。

《我不是药神》∣背后那些辛酸和感动

吕受益(王传君饰演)

在片中饰演一个身患重病,给程勇建议代购印度药的人,在片中起到关键作用。

王传君给人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那个《爱情公寓》里的关谷神奇,那个戴眼镜的完美主义的男生,但这次电影里的形象完全颠覆了当时的关谷神奇。

电影里的吕受益是个个子很高但却身患重病的废人,为了演出那种病态的感觉,王传君拼命地减肥,从每天跳绳4000个到8000个,并且让自己在病房里躺了2夜,硬是逼自己醒着,不能合上眼睛,为的就是把这个高个的虚脱病人的形象完美的展现出来。

《我不是药神》∣背后那些辛酸和感动

另一场戏是吕受益看到食物后张口大吃的戏,那场戏他一共吃了44个包子,吃了5碗面,吐了3次,只为把一个穷困潦倒的癌症病人看到食物之后的渴望感演出来。

刘思慧(谭卓饰演)

在片中饰演一位为了给女儿治病,为了支付这笔昂贵的医药费,只能选择在夜场跳钢管舞的母亲。

片中有一场戏是在夜店跳钢管舞,为了这个片段,谭卓练了整整一个月,她说自己的形体条件非常非常差,所以练完腿上全是伤。

《我不是药神》∣背后那些辛酸和感动

而且练钢管舞并非像大家看到的那么妖娆性感,而是整个人身上的肉要贴在钢管上来回摩擦,就像掐你的肉一样,简直就是一种酷刑。为的就是展现一位伟大单亲妈妈为了救女跳钢管舞的性感和坚毅。

程勇(徐峥饰演)

一位中年潦倒的男人,为了争夺儿子抚养权,救治重病的老父亲,铤而走险倒卖假药,即使深陷牢狱,也要救助每一个人。

徐峥真的是一位老戏骨了,但他对影片的投入程度丝毫不亚于任何人。

徐峥怕演哭戏,但这次他是真的哭了。

有一场哭戏他从晚上10点拍到第二天凌晨5点,硬是把小人物的无奈、痛苦、绝望展现的淋漓尽致。

最令人感动的是,每拍完一条哭戏,徐峥好像都太进入角色导致无法出来,这时候每个主要演员都会轮流上前给徐峥一个拥抱,一些鼓励的话,拉他回来。

还有饰演刘牧师的61岁国家一级演员杨新鸣,为了演好牧师这个角色,从一个完全不懂英文的人,每天抱着厚厚的英文字典认真的背起来。

还有那个饰演黄毛的彭浩,没有任何名气的小演员,是整部片子里受伤最多的人,一场戏下来他硬是摔跤摔到岔气,但他的表演让观众感动。

过不下去的时候,来,吃个橘子

这部电影很伟大,不仅仅是电影本身真的好看,演员演的太好,更是因为一群普通人敢站出来,为社会底层的人群发声的感动。

记得前几天有个朋友告诉我,自己在上海过不下去了,每个月的工资一半都是付房租,剩下的一半寄到家里,留自己一点,连女朋友都不敢找,看着我每天这么充实的生活,感觉自己一无是处。

我告诉他,其实并没有,他每天努力地工作,有所付出、有所得、有所回报,这点就令我很敬佩。

但最终他没有顶住大城市的压力,收拾好行李,回老家了。

而另一个朋友也经常告诉我,自己目前做着一份不喜欢的工作,真想跳槽,但找了大半年居然连个面试电话也没有,在上海找个喜欢的工作怎么这么难,真是有点过不下去了。

要是在老家,一定是爸妈给介绍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找个好老公生个娃,闲暇的时间打理一下自己的一亩三分田,哪还用像现在这样受气。

我告诉她,如果是这样的话她的人生也就这样了。而且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完美的工作,在没有找到合适工作之前,可以先打磨自己的一技之长,每天抱怨的时间就够她听一节课,看一会儿书了。

好在听了我的话,她现在依然坚持着,虽然偶尔还是会抱怨。

《我不是药神》∣背后那些辛酸和感动

电影中的程勇在卖药的过程中见证了生命的脆弱,到最后勇敢的站出来承担拯救生命的这样一个角色。而我们看完电影又会是怎样的心情呢?

许多人说他的生活已无希望,其实这只是骗人的话,只是希望吐露一下自己内心像橘子一般酸楚的感受。而真正绝望的人,真的是连“希望”这几个字都说不出来,就像片中的王传君,当现实无力抵抗,只能拨开一个橘子说:“来,吃个橘子。”

罗兰说过:“人生应有两盏灯,一盏是勇气的灯,另一盏是希望的灯。”

如果你还做着一份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如果你现在的收入真的没有达到你的预期,如果你还有生活的压力,那就庆幸你还活着吧,而且活的还挺健康。

觉得自己过不下去的时候,来,吃个橘子吧!或许那个酸楚会让你忘记内心的痛苦,要知道天各有路,只要给自己一个继续下去的理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