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風: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二論守好網絡輿論陣地

晨风: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二论守好网络舆论阵地

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

——二論守好網絡輿論陣地

晨風

“入目皆芷荷,撲鼻是芝蘭”,這樣美好的環境,誰不向往,誰不喜愛。

互聯網是當今社會最為日常化、功能最強大的信息集散地,既可能成為正能量的“擴音器”,也可能成為負輿論的“發酵池”。營造芝蘭在室、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關乎國家長治久安,關乎民眾根本利益。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網絡強國戰略思想指引下,我省網絡生態有了很大改善,網絡治理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盪滌網絡空間的汙泥濁水,打造清朗網絡空間,業已成為人心所向、網民所需。

然而,環顧現實,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並不容易。值得警惕的是,有人把網絡視作為所欲為的“自留地”,熱衷製造和放大負面輿情,以“發聲”上位、借“監督”牟利,有的甚至實施敲詐勒索,唯利是圖,前臺是“正人君子”,背後是“金錢交易”。這些人或者長期“獨狼式”集中炒作某個特定地域、特定群體,或者互通聲氣、彼此呼應,在網絡空間“長袖善舞”,引來不明真相者圍觀和“粉絲”跟風炒作,形成輿論漩渦。

網絡空間屬於公共空間,網絡秩序也是現實秩序。網絡空間天朗氣清、生態良好,網絡秩序健康發展、理性有序,就能凝聚人心、匯聚力量,否則只會動搖人心、消解鬥志。我們要本著對社會負責、對人民負責的態度,依法加強網絡空間治理,加強網絡內容建設,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為廣大網民特別是青少年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

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首要的是加強網上正面宣傳,堅持正確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網絡強大的傳播力,很容易將低俗文化、極端情緒、扭曲判斷從虛擬“照進”現實,進而影響人們的思想觀念、價值追求和言行舉止。沒有正確方向導向的指引,網絡空間難以真正清朗起來。網絡既不是輿論“飛地”,也不是私人“跑馬場”。我們不僅要讓主旋律和正能量主導報刊版面、廣播電臺、電視熒屏,也要讓其主導網絡空間、移動平臺等傳播載體,不能搞兩個標準、形成“兩個輿論場”。只有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才能構築讓億萬民眾放心安心的精神家園。

不激濁揚清,無以正視聽。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空間,可以滋養人心、滋養社會,烏煙瘴氣、嘈雜喧囂的輿論氛圍,只會混淆視聽、激化矛盾。沒有誰會喜歡在汙水濁流裡“衝浪”,也沒有人能在垃圾信息中“淘寶”。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既要保持政治定力,不被一些網上言論牽著鼻子走,更要對網上輿情迅速作出研判,該發聲時就發聲,弘揚正氣、批駁謬誤,堅決抵制造謠攻訐、錯誤思潮在網上“跑馬圈地”,不斷鞏固壯大網上主流思想輿論。只有這樣,才能在多元中立主導、多樣中謀共識,最大限度地凝心聚力、成風化人。

倡導良好的網絡生態,絕不是說只能有一個聲音、一個調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網上那些出於善意的批評,對互聯網監督,不論是對黨和政府工作提的還是對領導幹部個人提的,不論是和風細雨的還是忠言逆耳的,我們不僅要歡迎,而且要認真研究和吸取。”各級領導幹部對網絡要多一點包容和耐心,要善於通過網絡走群眾路線,讓互聯網成為同群眾交流溝通的新平臺、為群眾排憂解難的新途徑、接受人民監督的新渠道。但法治面前沒有例外,互聯網同樣要在法治的軌道上運行,不能成為蓄意造謠、違法犯罪的平臺,不能讓網上行為超越了憲法法律界限。

你的言行,他人的環境。同現實社會一樣,網絡空間既要提倡自由,也要保持秩序。每一個網絡參與者,不管是有能量的“大V”“大號”,抑或跟帖追粉的“吃瓜群眾”,都應當是良好網絡生態的營造者、呵護者。只有越來越多的網民自覺做到守法守規守底線,不斷提升責任意識和文明素養,無遠弗屆的網絡才會迎來天朗氣清、惠風和暢的祥和景象。

晨风: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二论守好网络舆论阵地

來源 | 湖南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