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小法庭,奏响司法服务新乐章

——南宁市江南区法院苏圩法庭党支部为民服务纪事

走山路、下村屯、入农家,只为调解纠纷定分止争……南宁市江南区人民法院苏圩法庭距南宁市中心40多公里,是不折不扣的乡镇小法庭。自2017年12月20日恢复挂牌以来,苏圩法庭充分发挥党支部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以实际行动打通了司法为民的“最后一公里”,展现出乡镇法庭党支部的新风貌,奏响了司法服务新乐章。

小法庭演绎大和谐

让当事人足不出户就能解决纠纷,是苏圩法庭不变的司法信条。

3月6日,苏圩法庭的“流动法庭”在延安镇延安社区居委会办公室,现场开庭审理村民梁某和覃某民间借贷纠纷一案,20余名村民参与旁听。最后,在该庭法官的主持调解下,梁某和覃某达成调解协议,握手言和。

其实,像这样的下乡审理或调解案件,已成为苏圩法庭的工作常态。“目前,我们基本形成以法庭为圆心、巡回审判点为半径的扇形辐射巡回审判格局,努力构建集巡回审判、普法宣传、法治教育等内容为一体的司法服务网络。一句话,只要是人民群众有需求,我们就要积极去做好。”法庭负责人刘绍锋如是说。

小法庭助推大振兴

苏圩镇是国家(广西)小城镇建设示范项目镇,素有“甘蔗大镇”“瓜菜明星乡镇”之称,产业主要以第一产业为主。

苏圩法庭在做好审判工作的同时,立足基层、面向农村,有效衔接党建工作与诉讼服务工作,将党组织的建设融入到司法服务之中。建立党员24小时联系服务机制,通过印制联系卡,向辖区的党委、政府、村委会、各调解组织、各社区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公布24小时服务热线和主要党员干部的手机号码,发动他们积极参与到脱贫攻坚工作中。

6月4日,苏圩镇定计村的驻村工作队员带着一名贫困人员来到苏圩法庭办理法定继承事宜,法庭干警仅花费20分钟便将该事处理完毕,获得当事人称赞。原来,早在一个星期以前,该庭干警便通过苏圩镇扶贫驻村工作队员之间的联络群,了解了该贫困人员的基本情况,并提前准备好了所需材料。该贫困户来法庭办理各项事务,通过绿色通道短时间内就能办理完结。

平日里,苏圩法庭不仅为民调解纠纷,还拓展司法服务职能,对乡镇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提供法律咨询,既优化了企业的司法环境,也为苏圩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质的司法保障,真正做到将司法触角延伸到“最后一公里”,切实为乡镇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小法庭服务大执行

5月22日,苏圩法庭干警对辖区的被执行人苏某进行强制执行,标志着江南区法院“执行局+人民法庭”的执行新模式拉开了序幕。

“已经是下午6时了,没想到你们执行法官还会找上门来。”错愕的苏某忍不住说道。

法庭干警亮明身份后,依法向苏某送达相关法律文书,并告知其拒不履行的严重后果。苏某觉得案件交由苏圩法庭执行后其再无处躲藏,最终主动将款项打入法院账户。这起历时2年的执行案件,在江南区法院执行局和苏圩法庭的共同努力下,得以圆满执行。

为避免辖区乡镇的被执行人与执行局干警玩“躲猫猫”,江南区法院充分利用派出法庭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率先在全市法院推行“执行局+人民法庭”的执行新模式,以本院执行局为主导,以吴圩法庭、江西法庭和苏圩法庭三个派出法庭为依托,形成统一指挥、相互配合、全体联动的执行新机制。

江南区法院苏圩法庭的成立,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最大程度避免或减少诉讼,有效缓解了法院案多人少的压力,充分体现了党组织的先进性,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桥梁纽带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如今,苏圩法庭法官已经成为群众极为可亲可信的人,不论是化解基层纠纷,还是进行农村普法,这个小法庭已经成为乡镇经济发展的‘调节器’、社会稳定的‘稳压器’。”苏圩镇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综治办主任莫有健如是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