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引爆仿制药话题,抗癌药的价格为何如此之高?

程万慧

7月6日上映的国产电影《我不是药神》,确实是一部难得的国产好电影,建议有空这家都可以去看,这部电影

取材于2015的真实案件“陆勇案”。主要讲述的是陆勇替慢粒白血病患者购买印度仿制药物“格列宁”而被判刑的事件。

看完这个电影,估计很多人都有疑问:医药公司把抗癌药定价这么高,是不是为了赚钱而丧尽天良?毕竟电影中正版进口的格列宁一瓶4万元,相反的印度仿制药一瓶才500元,简直是暴利中的暴利。

为什么正版的格列宁药价这么高呢?

这是因为每一种新药想要成功研制出来并上市,在研发阶段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时间,研发成功后还得多次临床试验成功,方可上市!如果研发成功还好,一旦失败之前所有投入的大量资金和时间都将打水漂,而现实中新药研发的失败率可以说在90%以上。

据说研制出格列卫(电影中的格列宁的真实药名)的瑞士诺华公司在1997年到2011年间研发花费大概在836亿美元,在这期间只批准了21个新药,平均算起来每个新药花费为40亿美元。

资金和时间投入这么高,而且风险这么大,那为什么还有医药公司愿意去研发新药?这

主要是因为新药上市后有专利保护,在专利保护下公司可以垄断市场。但是这个专利保护是有时间期限的。一旦专利保护过期,大量的仿制药就会出现,药价就被大幅度拉低。所以,在新药上市垄断市场的这些年里,医药公司必然会将药品定高价,以收回前期投入的巨大成本,并获得高额盈利,用以支持开发下一种新药。

这就是新药上市后价格高昂的原因,也只有暴利才能刺激医药公司冒着巨大的风险、投入大量资金和时间去研发新药。这些不断被研发出来的新药,才是病人的希望。

为什么印度的仿制药又快又便宜?

电影中男主角跑到印度去走私仿制药,很多人好奇,为什么印度这么快就出现了仿制药,而且价格还这么便宜?而其他国家却没有呢?

中国应该鼓励仿制药吗?

新药的昂贵价格确实会损害当前患病之人,但等到专利期过,可以生产仿制药后,其实可以惠及到更多以后的患者。而如果政府打破专利保护,一开始就让仿制药泛滥,那么医药公司将失去研发新药的动力,因为无利可图,最终人类抗癌的医疗技术将停步不前,这才是癌症病人最大的危难。

所以中国政府的选择是鼓励和扶持企业积极研发抗癌新药,提高药物研发创新能力,这才是有利于抗癌的明智之举。

如何降低进口抗癌药的价格?

当然每个生命个体都是值得尊重的,保护专利,必然会损害到当前患者的利益,所以要保护当前群体的利益,政府就要采取多重措施来降低进口药的价格,比如:

1、降低进口抗癌药的成本

通过“零关税”,缩短上市审批时间等措施,降低进口抗癌药进入国内市场的成本,促使降价。

2、推动药价谈判、医保准入

政府要积极与医药公司进行药价谈判,推动进口抗癌药进入医保目录,大幅降低药价。按照目前这个费用,即使纳入医保,政府也负担的起。根据2017年9月22日国际慢粒日,相关机构发布得调查显示:

中国目前每年约新增慢粒患者5000人。按患病率计算,中国现有的慢粒患者约有3万至4万名,以中老年人为主。

很庆幸的是在电影结尾我们看到了,截止2018年中国已经有19个省市将格列卫纳入了医保范围了。

3、推动国内抗癌新药研发

鼓励和扶持国内企业抗癌新药的研发,提高进口抗癌药面临的竞争,从而促使其降价。


鲤行者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在高科技行业以及医药行业都显得特别突出。


一枚小小的芯片,所用原材料最多不超过几十元,却可以卖出几百元甚至几千元的高价,就在于科技赋予其远超材料价格的附加价值。


一枚小小的药片,仅算原料成本的话,最多不过几元钱,但是背后是数以亿计的研发成本。

格列卫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成功研制的小分子靶向药物,可以有效地控制慢粒白血病人的染色体变异。

格列卫的出现,使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十年生存率从以前的不到50%,增加到了现在的90%左右,并且绝大多数患者可以正常工作和生活。但是在中国格列卫一个月的服用费用是23500元,尽管诺华制定了相应的优惠措施,一年7.2万依然必不可少。

要知道,中国慢粒性白血病患者近10万人,每年还会新增约1.3万患者。如果每人每年7.2万元服药费用,总费用将超过70亿。


值得注意的是,格列卫在美国的售价一盒1.3万元人民币,澳大利亚售价1万元(医保居民则不到200元),日本的售价1.6万元,医保后6240元。


国内进口药品售价超英赶美,则跟各种奢侈品、进口汽车一样有着独特的地域因素。


首先是进口专利药品有单独定价权,相关机构显然没有为患者努力争取权益。


其次是一款新药需要漫长的研发时间,并且要投入巨大的成本去做临床试验,研发成本动辄高达十几亿美元,所以跟芯片一样有着较高的售价。

瑞士诺华公司在1997年到2011年间研发花费大概在836亿美元,在这期间只批准了21个新药,平均算起来每个新药花费为40亿美元,这其中还包含了很多研发失败的项目。


最后,则是最为特色的一点,层层加价和高回扣,这一点也是广大病患最为深恶痛绝的,医药价格居高不下的元凶之一。


作为发展中国家,一款进口药物全球最贵,跟某些奢侈品一样,这一点,我们只感到痛心,没有一丝骄傲。


印度有专利强制许可体系,所以仿制药盛行,堪称平价药天堂。

专利实施强制许可,指在未经专利所有权人同意的情况下,一国政府允许第三方生产专利产品或使用专利过程。


印度仿制的格列卫,一盒最多几百元,不超过一千元,但是在国内,却被认为是假药。


说起“假药”,不由得想起曾经关于陆勇的专题,当时财智成功看后就有很多感慨。



最后则是国内风气有关,真正搞创新的企业太少,一方面是成本原因,创新需要巨大的投入,而产出太慢。另一方面则是山寨盛行,盗版猖獗,缺乏创新受益的环境。


当山寨者随便修改一点点药物成分,不用搞多少实验就能搞出一种“新药”,转眼就能上市赚钱时,谁还愿意投入巨资去研发一款真正的新药呢?


国内医药行业就跟很多行业一样,只靠廉价低端的药物赚取一点微薄的利润,扮演者世界最底层的苦力角色,这就是科技和创新不足带来的恶果。



能否治病只看疗效和副作用,把山寨的所谓“新药”的一点点剔除呢?让创新者获得更高的收益。


印度的所谓“假药”,患者自己都不怕吃出毛病,能不能开放绿色通道,允许患者购买呢?


如果可以进步一点,能否把印度的药认定为真药,并且进口呢?


财智成功观点:假如你看到一个人陷入绝望,又不愿意拿出真金白银去拯救,那么,不阻止人家自救,也是一种善良。


期待这种善良,早日来临。


财智成功



为什么抗癌神药,如格列卫,这么贵,是有多方面原因,我仅仅从商业角度谈谈个人看法。


一、药品研发,数十年磨一剑

药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它的研发过程一般耗时多年,投资巨大,不确定性极大,比如,格列卫——作为为数不多的仅通过了I期临床,就以“绿色通道”形式直接获批的临床一线新药,它从费城染色体算起,到面市,耗时长达41年,跨越了近半个世纪。


再比如国内冠昊生物——从事再生医学材料及再生型医用植入器械研发、生产及销售的高科技企业,从1997年11月在美国加州发起成立,到2006年第一个产品——“生物型硬脑(脊)膜补片”获CFDA准产注册证,整整耗费十年,可谓是十年磨一剑。


但是,如此长的时间投入,不是一般的公司能够承受得起的,唯有资金雄厚的巨头才有资格参与;而资本又是逐利的,高投入、高风险,必然追求高回报。


我们再拿冠昊生物例子来看,“生物型硬脑(脊)膜补片”一面市,一直贡献营收大部分(甚至刚开始的几年,比例达到100%,创业板上市前夕,依然贡献营业收入的80-90%),毛利率90%多,占据近40%市场份额。冠昊生物,可以说凭借一个单品,实现企业的上市,创造了资本市场上的一个奇迹。


二、医改、山寨与两难

当然以上,讲的主要是商业研发的原因。然而,格列卫的贵不仅仅体现在单纯的贵,而且体现在地域上,如香港价格是18000元左右/盒,日本是16000元/盒,美国人民币13600元左右,韩国只需9700元,而中国内地,则高达24000元。


这个方面差异原因,确实涉及多方面因素,包括进口、税率、流通成本等,这也是国内这么多年医改函待解决的问题。


印度更便宜,则是因为采取专利强制许可,也就是对特殊药品,允许不经专利许可即可仿冒。这确实是一个解决的办法。但却出现一个两难的问题,即:


没有山寨神药(便宜),病人会倒在病床上;没有专利的保护,新药研发又没有动力;没有新药研发,每个人都可能倒在未来新病症的面前。


寄托于研发者的善良和伟大,确实不现实,但也未必没有出现过(如我国青蒿素的发现,让谈魔色变的疟疾,走下神坛;抗核神药异烟肼成功研发,让曾经的绝症结核病步入历史),这确实需要考验人类的智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