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西安的“哥德巴赫猜想”吗?西安,到底有多少人?

这是西安的“哥德巴赫猜想”吗?西安,到底有多少人?

文=聂海峰

这是西安的“哥德巴赫猜想”吗?西安,到底有多少人?

前言 | Preface

2017年开始,重要的中西部城市开始“抢人大战”。人口和人才,前者代表数量,后者代表质量,都是城市的“动力之源”。

人,是一切要素的根源。与武汉和成都等相似,西安也是区域“单核型”超级大都市,留人和抢人对西安的未来异常重要。我们认为,如果无法对人口进行正确的评估和预判,必然会对西安的产业引入、城市规划、教育布局产生误判。

人口“西”引力,是产业、教育、环境和文化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尤其是关中平原城市群获批的大背景下,它决定着对西安首位度的判断!

问题是:西安到底有多少万人

先看看数据统计口径

一般来说,常住人口是主要判断标准。每年的政府公报里,这是公开数据。那么,西安到底有多少人?

《西安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的数据:

“全市常住人口883.21万人,比上年末净增加12.65万人。”这个数据,在2015年是7.8万(皆不含西咸新区)。目前,西安有十一区两县,统计全部进入“常驻人口”序列。

这是西安的“哥德巴赫猜想”吗?西安,到底有多少人?

2016年西安政府公报中的数据

西安市统计局的还有一个数据:以2015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统计方式是“西安市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结果如下:

西安市2015年11月1日零时常住人口,为869.76万人。同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846.78万人相比,五年共增加22.98万人,增长2.71%,年平均增长率为0.54%。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98人,与2010年相比平均每个家庭户增加0.03人。

对比之前,2015、2016年相对高的增长背后,我们认为在经济未有实质性提升的情况下,西安是全国化人口向超大城市集中的一个代表。

根据「西安城记」多年来的观察,城市规划对人口的负面影响极大。从公开数据分析,碑林、莲湖和新城三个主城区,总计面积约90平方公里,从统计数据来看,城三区的人口密度高达2-3万人/平方公里。

这是西安的“哥德巴赫猜想”吗?西安,到底有多少人?

其实,西安城三区整体的拥挤程度过大

也许比数字更甚

这三个主城区,拥有大量的公园、大学和文物古迹等。如此高的人口密度,说明了2006-2016年十年城改,将本来疏通到周边新区的人口,又重新拉回到了老城区,造成了老城区的不堪重负。

也就是从这个角度出发,说明西安城市结构没有得到真正一盘棋的规划。

那么,西安人口增加为何相对缓慢?

我们对比分析一下

几年前,有数据称西安以59.31万人口净流入排在第31位。西安些年人口净增长缓慢——对于大都市来说,这不是一个好消息。

互联网的时代,我们曾说“没有发达与不发达之分,只有先进与不先进之分”。目前,城市和城市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就如同“战场”。所以,当西安人口数据不准确时,市场的声音就不利——这对西安来说,不算是一个好事。关键是,西安不是东北。

我们需要再看看当年这个统计数据

这是西安的“哥德巴赫猜想”吗?西安,到底有多少人?

这份表单,是2013年中国公共财政收入最高50个城市,对人口吸引力进行排名。这份表单,单纯以“户籍人口”来判断城市的净流入数:

上海排名第一,净流入数为953.5万;北京为771.8万,排名第二。西安,以59.31万人口净流入排在第31位。远落后于武汉、郑州、济南、长沙等省会。从2008-2014年,西安人口净流入一路下滑,从2008年65.22万下降到了2014年47.46万人。

它的公式是“人口净流入=常住人口-户籍人口”。结合《2006-2016年,西安被耽搁的十年》,人口迁徙必然滞后。甚至,坊间有传闻,西安曾经“铁板一块”的户籍制度,也与上层利益分配有关。

但是,越来越拥挤的交通、上学越来越难……感官和数字之间、标准与口径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2016年一个相关政策,就是落户才能上学就。所以,误判人口,相关工作的偷懒(也可以称了“懒政”)——这就带来了更多的社会问题。

这是西安的“哥德巴赫猜想”吗?西安,到底有多少人?

西安户籍新政,让更多人重新认识西安

认可它的发展未来

王永康主政西安以来,开启“西安史上最宽松落户政策”,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以下是相关数据:户籍新政实施后,产生了“井喷式”效果。三个月以来,共有37964人落户西安,比去年同期增长三倍多。

最新数据,2017年3-11月人口增长为18.6万人。

在这之前,西安一年来落户的大型产业,呈现爆发式的状态。这个数据充分说明,户籍制度改革、产业的提升,与人口的迁入有直接关系。

所以,西安到底有多少人呢?

我们来做个判断

相对南方和沿海城市,西安的经济活力略逊一筹。但作为西北和陕晋豫区域的中心,在用脚投票的时代,西安的首位度比我们想象中的要更高。

当然,作为全国知名的“高校之都”,西安新增人口中有很多是大学生:他们留下、工作和生活。

这是西安的“哥德巴赫猜想”吗?西安,到底有多少人?

所以,尽管前些年发展滞后。但西安有天生的“人口红利”。所以,感官上会感觉西安越来越拥挤,上学难问题更是折射出人口实实在在的增加。从这个侧面讲,西安常住人口数量可能更高——可惜,这些都没有进入到上层设计中。

我们从大学生毕业人数来判断,目前大概每年30多万。至于多少人留下来,没有一个口径。但是,幸好近几年较低的房价,反而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参考。

2012-2016年,西安五年共销售60-70万套普通住宅。按统计局户均2.9人计算,理论上最少容纳150-180万人。其中,60-70%是120㎡以下——这是刚需,恰好是10万套(相当于十万人白领刚需购房)。所以,你会发现这两年西安三环内外交房的亮灯率奇高!

这个数据参考性在于,直到2017年西安外来具有投资性的人才增多(不过,限购很快就卡住)。

这是西安的“哥德巴赫猜想”吗?西安,到底有多少人?

我们判断是:西安近几年常驻人口,每年增加至少15万人/年,远高于公布数据

所以,2012-2016年这五年,漏统计的西安常住人口量至少是40-50万,加上2017年常住人口增加至少15-20万。因此,2016年公报中的883万人,西安行政区人口应为950万。

至此,我们做了一个新的统计

西安人口=1020万

城十一区=950万+ 西咸新区=70万

该数据为包括公报、市场和相关等数据推测,

不包括咸阳、富阎一体化区域

所以,西安实际上已是千万人口的大都市。只有两个结果:要么,量变引发质变;要么,问题必然丛生。

二线强省会城市突飞猛进的今天,关中平原城市群的获批,西安的区域超大城市的地位愈加明显。未来,人口增加可能比我们想象中要更快。

那么,西安的城市规划、产业引进、交通规划和社会配套等,必须要更为超前。否则,未来将极度影响发展!

这是西安的“哥德巴赫猜想”吗?西安,到底有多少人?这是西安的“哥德巴赫猜想”吗?西安,到底有多少人?

若该结论成立,说明西安虽地处西北、经济总量有限,但吸附力无出其二。这将是西安未来机遇与挑战共存的“交织点”:

从东北情况可以看出,人口的老龄化和净流出是极大问题。若西安强化产业、交通、环境等方面的规划,不仅可化解就业、上学和环境压力;才更有可能将西安置于全国城市发展和竞争大平台上,从更高一个维度上来看待一个城市的未来。

文=聂海峰

这是西安的“哥德巴赫猜想”吗?西安,到底有多少人?
这是西安的“哥德巴赫猜想”吗?西安,到底有多少人?

与西安城记一起,见证西安新未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