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动物会有艳丽的外表?

讲科学堂

图片由提问者提供


动物为什么有艳丽的外表,其中原因很复杂。

以鸟类为例,在鸟类世界,雄鸟的羽色往往是多姿多彩的,而雌鸟往往是灰头土脸的。这是绝大多数情况,当然也有个别的,我们在这里不讨论。为什么雄鸟要花枝招展,羽色艳丽,那是繁衍后代的需要。例如孔雀,尤其是绿孔雀,雄性艳丽无比,而雌性可谓不堪入目。没有颜值,就没有配偶,鸟类世界也是一个靠脸吃饭的社会。

箭毒蛙,颜色越鲜艳的,人们说毒性越强。这其实也是一种警告。意思是说,小心,离我远点。一些不是居于食物链顶端的毒蛇也是这样,它们花纹艳丽,警告自己的天敌。有的,则是滥竽充数,本来没有毒性,却也艳丽无比,和那些毒性很强的动物外表类似,以此达到恐吓天敌的作用。

还有的,则是为了拟态,一种伪装,把自己弄成与鲜花一样,如兰花螳螂,依赖可以猎杀猎物,二来可以躲避天敌的威胁。

当然,生态链中,属于顶级掠食者不能有艳丽的外表,而是需要更好的伪装。不然,猎物很远就看见它自己,那还怎么吃饭呢?就是最顶级的掠食者,也要填饱肚子。


自然使者

这个事情应该要换一个角度来说:为什么我们会觉得有些颜色很鲜艳。

其实所谓的不同颜色的光线,就是不同频率的光线而已,这些光线本来没有太大的区别,“鲜艳”、“暗淡”这种说法,都是人类自己的感觉而已。那么,我们为什么会觉得有些颜色很鲜艳,而有的颜色则比较暗淡呢?

这是在生物长期的进化中形成的,并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从主动的那一方来说,比如说一只猩猩,看到一条红色的毒蛇,结果这种颜色没有引起它的注意,所以它一不小心就被这条蛇咬死了。相反的,如果它大老远就被这条蛇的颜色吸引,躲得远远的,那么它就有了更高的生存几率。另外,血液的颜色会引起动物兴奋、恐惧也是在长期进化中形成的。


再比如说,一只雌孔雀,看到了一只颜色绿的不那么纯粹的雄孔雀,结果雌孔雀的基因让它不认为这只雄孔雀有什么问题,所以与它交配了。殊不知这只雄孔雀是因为不健康所以身体颜色才是那样的,结果后代夭折了,那么这只雌孔雀的基因就没有能够传递下去。而那些对与翠绿色特别敏感的雌孔雀则找到了健康的雄孔雀,并且顺利延续了下去。

也就是说,这些代表危险、健康的颜色会逐渐固化在动物的基因中,让他们下意识地感受到这些颜色代表的意味。因此某些颜色会带给我们独特的感受、让我们觉得非常显眼。

而从被动的一方上说,比如说一条毒蛇,他如果是红色的,那么捕食者看到他就会知道这种蛇有毒,必须要小心,可能就绕道走了——于是这条蛇就有了更大的生存几率,所以这些毒蛇会变得越来越红、颜色越来越显得鲜艳。


因此,这两种作用会让这种颜色意识越发强烈,所以最终形成了人类的这种对于颜色的认知。比如说,红色代表危险,等等。而且在人类的意识中,某几种颜色会显得异常显眼,而这也就是所谓的鲜艳了。


SilentTurbine

这个就要分情况来看了。动物艳丽的外表大多数都具有一定求偶作用,比如雄孔雀的开屏,和雌孔雀的外貌形成强烈的反差。同一个物种,长得漂亮的同时,也代表个体健康情况较好,有利于下一代的生存。



有些动物的艳丽外貌是警告色,表面自身很可能带有毒性,让捕食者远离自己而起到保护作用。就像彩色蘑菇一样,是否真实具有毒性不重要,重要的是让捕食者忌惮自己。

还有些动物的艳丽外表是伪装色,比较出名如变色龙。通过改变自身的外在颜色,和外在环境融合在一起,变色龙可以欺骗周围的其它生物,保护自己的同时,也有利于捕食。
不要说其它动物了,部分人类也很看重外表的。爱美之心,很多人都有,化妆术和整容可是很热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