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環保督察後 汙水仍直排入江

日前,玉林市因南流江汙染等問題整改不力,被生態環境部約談。2018年一季度南流江干流玉林市境內水質全線下降至劣V類,入河排汙口整治工作嚴重滯後。

汙水直排入江,河長公示牌旁垃圾成堆

長期以來,養殖汙染、生活汙水等給南流江造成了嚴重的汙染。

在博白縣西城汽車客運站附近,一條汙水溝穿城而過,有居民樓的汙水直接排入溝中,發黑的水體瀰漫著臭味,水裡漂浮著塑料袋等垃圾。

亞山鎮黨委書記龐一奇介紹,這個養豬場的儲液池今年5月才建好,當地計劃通過合作社等形式將沼液轉運作為種植肥料。

在博白縣博白鎮雷埠村,南流江的支流——小白江泛黃的江水緩緩流過,岸邊赫然樹立著“小白江博白鎮(雷埠村段)河長公示牌”字樣的牌子,一旁堆著塑料袋、紙盒等垃圾。

未經處理牲畜糞便致水體汙染,鄉鎮汙水處理廠普遍運行不正常

2016年11月,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向廣西壯族自治區反饋督察情況時指出,南流江因大量養殖和生活汙水直排,幹流水質已下降到Ⅳ類,群眾反映強烈。

2017年4月,廣西根據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反饋意見制定整改方案,提出逐步清拆禁養區內養殖場、建設城鎮生活汙水及生活垃圾基礎設施、整治入河排汙口等整改舉措。玉林市採取系列措施推進南流江流域環境綜合整治。

6月4日,生態環境部約談指出,中央督察反饋後,玉林市沒有認真組織整改,2017年需完成的南流江汙染治理項目均未完成。未按整改要求劃定重點支流畜禽禁養區,也未制定支流汙染治理方案,監測的南流江49條支流有30條水質為劣Ⅴ類。

當地一位熟悉養殖業的退休幹部介紹,玉林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大規模養豬,是粵港澳地區重要的生豬供應基地,每年出欄生豬超過1000萬頭,但未經處理的牲畜糞便造成了水體汙染和農村環境惡化。

此外,生態環境部在約談中還指出,2017年底前區域內應建成投運47個鄉鎮汙水處理廠,有13個未建成投運,已投運的普遍運行不正常。

全面清拆禁養區養豬場,強化監督問責

一位幹部說,當地小散養殖戶眾多,他們把養幾十頭豬作為重要收入渠道,這些小散養殖戶資金、技術實力有限,很難建設環保設施,按規定必須清拆。“清拆會造成損失,一些農戶暫時不能理解,清拆難度大。”

玉林市環保局6月10日提供的數據顯示,玉林已累計清拆養殖場1826家,清理生豬約39萬頭,清拆欄舍約39萬平方米,籌集南流江治理資金近20億元,用於汙水處理設施建設、河道綜合汙染治理等項目。

博白縣委書記羅宗光介紹,養殖汙染約佔南流江流域博白段汙染源的75%,流域內生豬養殖戶達3.02萬戶,約2.8萬家小散養殖戶是整治的難點。博白縣正通過全面清拆禁養區內養豬場、對養豬場進行截汙、推廣生態養殖等舉措,推進養殖汙染防治工作。

當地一位幹部認為,養殖汙染是南流江的主要汙染源,對於限養區內的養殖戶,要監督其修建沼氣池、儲液池等環保設施,建立汙染物轉運、消納體系,杜絕汙染物直排。環保、畜牧等部門要形成合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